100%

  ●清季外交史料選輯(一)

  直督李鴻章奏日據臺灣請籌辦海軍船械並遣使駐日及泰西各國以資聯絡而察敵情片

  閩督李鶴年奏福州廈門電線買回自辦摺

  閩督文煜等咨呈軍機處閩省電線買歸自辦文

  閩督文煜等奏審明謀斃英人各犯分別定擬摺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因有船在臺擱淺破壞調兵來華籌議對付辦法片

  總署奏西班牙調兵來華陳明籌辦情形摺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將派兵船來臺請調兵豫防片(附上諭)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窺伺臺灣情形片

  西班牙公使致總署因夾板船失事請設法贊助照會

  總署覆西班牙公使夾板船失事業經切實查辦照會

  閩撫丁日昌奏擬將省城電線移至臺灣片

  諭海防緊要著南北洋大臣暨各督撫實力籌防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興化失守法水師提督擬據中國口岸為質電

  諭沿海各督撫法以兵船來華恫喝著督飭將領實力籌防電

  諭各疆臣通飭邊海各軍嚴防備戰以杜法人要盟

  諭派吳大澂陳寶琛張佩綸會辦南北洋閩海彊事宜

  諭沿海各督撫法人不得志於北圻必擾中原 嚴密防範電

  旨寄李鴻章曾國荃如法開釁 撥船牽制以固閩防電

  總署奏洋情叵測謹按事實妥籌辦法摺

  旨寄劉銘傳臺北防務喫重 電呈布置情形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報法攻基隆甚危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法使照稱攻取基隆允賠仍和電

  江督曾國荃致總署據劉銘傳電法毀基隆砲臺電

  旨寄卞寶第 傳知程文炳募勇援閩電

  旨寄穆圖善劉銘傳張佩綸等設法禦敵不為遙制電

  總署致法使陽為會商陰謀據地商民損失惟貴國是問照會

  總署致美使法國甫經回覆不允調處即取基隆無以對貴國照會

  總署致各國公使償款正在會商法輒攫基隆請秉公評論照會

  賀璧理來總署言接赫德電法人謂如增賠款即退還基隆語錄(二件)

  閩海彊會辦張佩綸等奏廈門布防情形片

  總署致曾國荃促赫德回京電

  總署致曾國荃優待鉅富廣招練勇防臺電

  總署與美國參贊何天爵問答語錄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據李鳳苞電如允償款法廷可令巴赴津商議電

  旨寄李鴻章劉銘傳妥籌臺防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派船往閩必被法搶去電

  彭玉麐張之洞倪文蔚致樞垣閩危請速決和戰電

  旨寄李鴻章法須先撤水陸各營始可詳議細約電

  諭廷臣和戰須策萬全著熟權利害妥議具奏

  總署致各國公使請將法人違約之處轉報各本國照會

  旨寄張佩綸等著就現有兵勇實力固守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李鳳苞電賠款可滅如不允難保和局電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法又圖臺請飭力戰固守電

  粵督張之洞致總署請借款充軍費電

  使法李鳳苞致總署法議院提議決戰當據地挾制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劉銘傳抵臺後船乏器缺不能再守電

  南洋會辦陳寶琛致樞垣請籌保全臺灣之策電

  津海道盛宣懷致樞垣接劉銘傳電請速運兵械援臺電

  總署致美使法議和而備戰中國萬難受其欺朦照會

  總署致法使法以兵力從事中國惟有另籌辦法照會

  總署致各國公使法國有意失和無從再與商議照會

  閩督何璟等致樞垣法如決裂請令南北洋各船來閩夾攻電

  旨寄彭玉麐著撥兵赴臺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已飭雇英船運軍火赴淡水電

  總署致何璟勿任法兵船出口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計脅孤拔不放出口然後招降電

  臺撫劉銘傳奏守護基隆大獲勝仗摺(附上諭)

  軍機處致張佩綸等津議不成即與法戰并嚴密布防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擬調章部援臺程部援閩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淞江法船南去閩臺海線由我收買電

  總署致李鳳苞法如仍議和約可派人來津電

  何如璋張佩綸等致樞垣謝議不成法必擾閩請撥快船電(附旨)

  閩督何璟致樞垣法船離滬趨臺趨閩未定乞速援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李梅云淞滬保無法兵閩臺不能無事電

  閩海疆會辦張佩綸致樞垣與法交戰船焚廠毀請派兵輪赴援電(二件)

  諭軍民人等法國渝盟肇釁不得已而用兵電

  使英曾紀澤致總署我不可承認先宣戰電

  旨寄楊岳斌著募軍出膺重任電

  漕督楊昌濬致樞垣閩事緊急請准招兵添械以便赴援電

  旨著張佩綸等仍擇要駐紮為省外遊擊之師電

  旨寄楊昌濬著迅速赴閩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撥兵援閩電

  漕督楊昌濬奏法船已出閩口片

  滬道邵友濂致總署報告法船在各口數目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請令楊昌濬等援閩並撥付行糧電

  諭左宗棠督辦福建軍務穆圖善楊昌濬幫辦軍務電

  旨著曾國荃援臺並堵塞吳淞口電

  南洋會辦陳寶琛致總署法議租基隆及造鐵路地段均不可允電

  軍機處奏美使來議法事公擬辦法呈覽摺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分批運兵至臺灣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李鴻章轉總署法敗於滬尾聲言報復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李鳳苞電稱法廷戰志已決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淡水法兵輪追趕華安船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華安船被法船拖往馬祖澳電

  閩撫張兆棟致樞垣請令何璟俟楊昌濬到後交卸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聞基隆已失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請飭閩藩將海關存款送臺以救危迫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法一意困臺地促餉缺萬一有失如何收拾請代奏電

  旨寄左宗棠著迅速赴閩保全臺灣電

  旨寄曾國荃穆圖善等臺灣萬緊著急籌接濟電

  旨寄岑毓英潘鼎新等著攻西貢以緩臺禍電

  旨寄李鴻章等臺防緊急著南北洋趕籌接濟電

  滬道邵友濂致樞垣法攻淡水電

  旨著楊岳斌幫辦福建軍務設計渡臺迅圖逐法電

  旨寄劉銘傳法據基隆著聯絡劉璈攻剿電

  旨寄潘鼎新臺北緊急著飭王德榜進兵牽制法人電

  旨寄劉銘傳基隆要地著勸臺北義團助戰電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請敕臺民起義逐法不吝爵賞電

  滬道邵友濂致樞垣基隆淡水以空砲臺誘敵電

  旨克復基隆著各省疆臣曉諭居民勿為敵誘勿毀教堂電

  旨寄劉銘傳克復基隆優獎將士電

  旨寄劉銘傳法受大創必擾他口著嚴防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德相與法相結合圖佔全臺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法船在滬尾被我軍戰敗情形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報左宗棠率師援閩電

  閩督楊昌濬致樞垣據劉銘傳函稱滬尾戰敗法兵電

  諭穆圖善廈門兵力甚單著勸捐以為團練經費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法提督封閉臺灣各口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劉銘傳電法添船封口我軍餉絀兵單電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法封臺口無法派周盛波援臺電

  旨臺防關係大局著南北洋撥船援臺電

  諭曾國荃程文炳一軍如離閩尚遠著即北來電

  閩督楊昌濬致樞垣據臺道劉璈報中法戰爭情形電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臺灣危急請募番人守禦電

  李鴻章曾國荃致樞垣據劉銘傳報臺危求援電

  津海道盛宣懷致總署送呈法廷議和條款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陳中法和議電

  懿旨著各臣工公同閱看臺越軍務文件各抒所見

  諭左宗棠到閩後查明能籌餉若干再行募勇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據法領林椿言法議攻據臺灣電

  法水師提督孤拔致各國公使宣言將封臺灣海口函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越邊軍情雖屢勝而損多電

  旨寄曾國荃張之洞著設法接濟臺防軍火電

  旨寄沿海各省督撫著設法間道接濟臺防軍火電

  工部尚書翁同龢等奏遵議中法構釁宜乘勝議和摺

  使英曾紀澤致總署詢中法和約電

  軍機處擬覆曾紀澤議和電

  旨著南北洋預備兵輪由楊岳斌統領援臺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接南洋電兵輪援臺諸多困難電

  旨覆曾紀澤中法議和方略電

  旨著閩臺督撫等設法援剿舉辦民團電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法廷謂前寄和約四條可以照行請速覆電

  旨著曾國荃派兵輪援臺並彭玉麐赴閩會商電(二件)

  旨著總署對法議和各事勿傷國體

  諭劉銘傳獎賞臺北滬尾戰勝諸員弁電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續匯款致臺電

  兵部尚書彭玉麐致樞垣無法渡臺請代奏電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請派船截劫法國煤糧船電

  ·直督李鴻章奏日據臺灣請籌辦海軍船械並遣使駐日及泰西各國以資聯絡而察敵

  情片

  李鴻章片:

  再,正繕摺間,承准軍機大臣密寄十月二十八日上諭:『文祥奏「敬陳管見」一摺等因,欽此;並抄錄文祥原摺到臣。查沈葆楨十月十四日來函:日使大久保已抵琅■〈王喬〉,業經約期撤兵;自不致再有變局。惟文祥慮及日本距閩、浙太近,難保必無後患,目前惟防日本為尤急;洵屬老成遠見。該國近年改變舊制,藩民不服;訪聞初頗小哄,久亦相安。其變衣冠、易正朔,每為識者所譏。然如改習西洋兵法、仿造鐵路火車、添置電報、開煤鐵礦、自鑄洋錢,於國計民生不無利益;並多派學生赴西國學習器藝、多借洋債與美人暗結黨援,其勢日張、其志不小。故敢稱雄東土,藐視中國,有窺犯臺灣之舉。泰西雖強,尚在七萬里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大患。今雖勉強就範,而其深心積慮,覬覦我物產人民之豐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齊,將來稍有閒隙,恐即狡焉思逞;是鐵甲船、水砲臺等項,誠不可不趕緊籌備。惟鉅款既無可指,定造亦尚需時;臣已於覆議總理衙門造船一條內詳切言之。至前曾議買鐵甲船,一為沈葆楨飭日意格議購之丹國鐵船,因事中罷。昨丹國使臣拉斯勒福過津面詢,據稱此船約值銀六十萬兩,與日意格報價不符;臣屬該使來春由京回津再議。一為出洋委員容閎在美國查報有新造未成鐵甲船一號,需銀一百七十萬元。臣詢駐津美領事,據稱此船未必合用;總稅司赫德亦向總理衙門言及,恐其不甚可靠。臣批飭上海道信致容閎切實考較,再行稟核。以上二船,雖議購而未成。此外,洋商獻圖者甚多,因相隔過遠、需費過鉅,誠恐誤買舊船,未敢遽訂;須委員前往該國議購為妥。其水砲臺船一項,總理衙門現飭赫德向英國詢問價值;上海洋行亦有承攬訂購者。據滬局委員馮焌光等稟稱:該局仿造一隻,明春可成;似尚不難陸續添置。惟是有備而無患者,立國之根基;不戰而詘人者,攻心之上計。自來備邊馭夷,將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廢。各國互市遣使,所以聯外交,亦可以窺敵情;而中國並其近者而置之,殊非長駕遠馭之道。同治十年,日本初議條約,臣與曾國藩均奏請該國立約後,中國應派員駐紮日本,管束我國商民,藉探彼族動靜,冀可聯絡牽制,消弭後患。上年甫經換約,未及籌辦,而該國遂於今春興兵來臺;若先有使臣駐彼,當能預為辨阻,密速商辦。否則,亦可於發兵之後與該國君臣面折廷爭,較在京議辦更為得力。今臺事粗定,此舉未可再緩。擬請敕下總理衙門王大臣遴選熟悉洋情、明練邊事之三、四品京堂大員,請旨賞給崇銜,派為駐紮日本公使;外託鄰邦報聘之禮,內答華民望澤之誠。倘彼別有詭謀,無難偵得其情,相機控制。聞該國橫濱、長崎、箱館各處,中國商民約近萬人;既經立約,不可置之度外。俟公使到彼,應再酌設總領事官分駐口岸,自理訟事,以維國體。不特此也,即泰西各大邦亦當特簡大臣輪往兼駐,重其祿賞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其中國交涉事件有不能議結或所立條約有大不便者,逕與該國總理衙門往復辯論,隨時設法商議,可漸杜該使蒙蔽要挾之弊;似於通商大局有裨。謹奏。(光緒元年二月初八日)

  ——見原書卷一。

  ·閩督李鶴年奏福州廈門電線買回自辦摺

  閩浙總督李鶴年奏:為福州、廈門電線議定合同條約,買回自辦事。

  竊照總理衙門具奏「閩省設立電線」一摺,於光緒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奉旨:『依議。欽此』;咨行欽遵到閩。查閩省因上年日本構兵臺灣生番,重洋遠隔,文報需時;經臣沈葆楨奏准於臺海設立電線,而丹國電報公司蒂禮也因議請由馬尾至南臺設立水線、由南臺至廈門設立陸線。馬尾之線,當經安設。通廈一線,以道路阻長,應由地方官經理;反覆商議,滯礙頗多,日久相持未決。嗣准總理衙門咨飭辦理,始於本年四月十七日定立合同,共價銀十五萬四千五百圓;馬尾線,並允一律買歸中國。正在核實飭議間,旋接總理衙門來函:『買回之後,其權總當歸中國主持』;即經飭局申明前約,照會該公司及美國領事木蘭那與之定議。廈門電報由該公司代中國造辦,工竣之後,逐段提交中國驗收管理;於安設電線地方,自行分別委員照料。其馬尾電線,仍依原議給價四千圓,一並買歸中國;暨在南臺番船浦兩線,歸併處所,設立大電報局一所,約數月乃可竣工。因並議將馬尾一線暫交公司恒寧臣經理,以五個月為期,津貼用費一千五百圓;電線如有損壞歸其修整,所得來往信資歸中國承收。統俟廈門電線工竣,另行擇派經理。合計廈門電線六百里、馬尾電線五十里,兩次合同開載洋里及電線名目、機器件數、洋館更寮間數,由通商局司道開摺詳請奏咨,並聲明此案曾經郭嵩燾與該公司往復函商會議等情前來;臣等覆核無異。除將清摺分送總理衙門及南、北洋通商大臣查照外,謹會同兩江督臣沈葆楨合詞恭摺具陳。謹奏。

  光緒元年十月初九日,奉旨:『該衙門知道』。

  ——見原書卷四。

  ·閩督文煜等咨呈軍機處閩省電線買歸自辦文

  署閩浙總督文煜、福建巡撫丁日昌為咨呈事。

  竊照閩省設立電線,前經總理衙門奏明買歸自辦,業將議定合同條約大概情形,奏奉諭旨:『該衙門知道。欽此』;旋於上年七月十五日興工。詎開工未久,民間即以有礙田園、廬墓,節節阻撓;而福清地方又有聚眾鼓噪及搶毀器物、毆傷工匠情事。屢次派員開導,民情總未翕然;既不能迅速竣工,又不克停工以待。公司復以失去物件、耽誤工程逐款索償,枝節叢生。欲行則民情不願,必致釀變多端;欲止則合同既立,勢難自我失信:幾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本兼署部堂因與本部院熟商,另定辦法。適丹國總辦電報公司哈倫巴自其國來閩,到船政衙門求見;初時頗欲盛氣相向,經本部院節節開導,始就範圍。時有總辦招商局道員唐廷樞自香港挑選學生來閩,該員熟悉洋情,操縱有法;因派令與該公司哈倫巴、恒寧臣等妥議。往復辯論十數次,始允將上年所立合同作為廢紙;彼此當面塗銷,另立議約。將所有水陸電線、機器、木料、房屋、契據等件一律派員照合同點驗收回,由官自辦;應給價值,亦即分期還清。由官自選中國學童,延請該公司教習一年;一年之後,請與不請由官自主。將來電線之做與不做,亦無庸干預。該處電線,亦不另請他國洋人再造。其該公司屢被百姓搶竊失去物件並誤工利息,初索取三萬餘圓,經唐廷樞再三開導,甫允補銀八千圓;即以木造房屋、未用華工內應扣之七千圓抵補。其羅星塔至南臺一路已設之電線,先經買定由公司代為經理;並即一律收回,歸併羅星塔通商分局辦理。即由該委員專管,暫延洋人一名(月給工食銀五十餘圓)代司其事;面議四個月為期。俟藝童學有成效,再行酌撥更換:均經分別訂立議約,本年三月二十五日由局蓋印畫押,各執存據。即由局照會丹國領事官央士轉飭該公司知照,取有回文存查。其點收電線物件委員陳汝實,已於五月初一日自廈門回省,據稱所收一切物件業已分別存儲:由通商局司道照錄各款清摺,詳請奏咨前來。查電線達信,頃刻萬里;為西國行軍必用之物。然閩省民情惑於風水,動以有礙田園、廬墓為詞;興化、泉州一帶民情尤為兇悍,往往睚眥糾鬥,動輒斃命以數十計。同治十三年夏間,署鹽法道陸心源擅與領事戴蘭■〈亻那〉定議:自省至廈,准其設立電線;相距幾至五、六百里,興、泉所轄鄉村為必經之地。是以當該公司開辦時,百姓即紛紛遍貼告白,肆行毀奪;積不相能。迨至上年夏間議立合同後,由官買回,仍僱洋人代辦;該處鎮民又復踵沿舊習,阻撓不已。若聽其自然,無知百姓勢必激成中外齟齬之變,流弊胡可勝言。是以此次查照總理衙門來咨,將該電線一律收回,選派中國聰顈子弟認真學習;將來察看民情,如能貼服遵辦固屬有益,即使不能遵辦,操縱由我、作輟由我,亦不至於有損。

  除恭摺具奏外,相應咨呈貴衙門查照。(光緒二年五月初七日)

  ——見原書卷六。

  ·閩督文煜等奏審明謀斃英人各犯分別定擬摺

  署閩浙總督文煜、福建巡撫丁日昌奏:為審明致斃洋人兇要各犯,分別定擬事。

  竊查同治十二年間英國滿得利商船在洋失事一案,臣等飭據泉州道、府、縣懸立重賞,分頭購線嚴緝,並派道員方勳馳往確查督辦。先後報獲黃潤(即阿卯)、駱阿致(即致司)、李阿扁、莊來成(即方成)四名,解浙訊供後,提同要證行戶莊祺一名押解回閩;復據臺灣府、廳、縣稟報緝獲鄭黨(即阿黨)、蔡麟(即老陳)二名,一並解省飭發福州府審辦。其滿得利原船,已由方勳在泉州提訊黃潤供明,早已衝礁沉沒;有英國繙譯官費立士及佛力各兵船將官都布邑在旁觀聽犯供,並無異言。方勳尚欲派員會赴沉船洋面打撈,該繙譯官等以時閱三年,必已飄沒無存之言向阻。茲據署福建府知府張夢元提犯訊明,議以解由臬司復審,會同通商局司道具詳解勘前來;臣文煜親提復鞫無異。隨會同查覈,鄭黨、黃潤、駱阿致分隸晉江、惠安等縣,素作洋船水手;同治十一年五月間,英國滿得利船主在上海尋僱水手,黃潤先在該船有年,即薦鄭黨、駱阿致及蔡麟、莊來成上船,並薦李阿扁在船煮飯,均無行家擔保。船上僅洋人一名,即為船主;帶有廣東不識姓名妓女一人,並非要為妻妾。該船主性暴嗜酒,水手動被毆辱。其船係兩桅布帆,受載八百石;船主無甚資本,而在上海、漢口攬載客貨,往來行駛。該船主每次俱有在吳淞口外販鹽至黃州一帶偏僻地方私賣,並未報稅。十二年正月,該船在漢口裝就金針、木耳、石膏、藥材等貨,於二月初三日開駛,前往上海。十八日至蘇州寶山洋面,因搭客黃秋桂(即真頭桂,係鄭黨表兄)誤將水桶失落海中,該船主瞥見,即行毆踢黃秋桂落海淹斃。適駱阿致在船頭探水,見向理論;船主悍毆駱阿致,順用探水船鎚毆傷其右耳根。鄭黨聞知,趕向船主勸阻,不依;該船主用棍亂毆,鄭黨閃避,順取柴斧砍其頸項,跌倒斃命,當將屍身連柴斧丟棄海中。時妓女在旁喊罵,並稱將來定行投報洋官究治。鄭黨恨該妓平日向船主挑唆,致遭凌虐;觸動舊恨,起意致死滅跡。扭住妓女髮髻掀倒在船,騎坐背上,順取麻繩打成活結,套入妓女頸項,兩手用力拉住繩頭,該妓女掙扎不脫,登時氣絕殞命;鄭黨又將屍身丟棄下海。時黃潤、蔡麟、莊來成在船後作工,李阿扁在艙內打睡,均不在場;嗣聞聲趨視,經鄭黨告知前情。旋將該船駛至浙江松門地方停泊,黃潤、鄭黨一同上岸買物;鄭黨先自走回,黃潤經過素不相識之莊祺雜貨行,起意將貨出售,以作船中食用。隨進捏稱浙商夥友,將牌單給閱,議賣貨物;莊祺不知實情,當即承買,計付價銀英洋三千八百餘元。黃潤將貨駁交清楚,回船開駛。詎至福州黃歧洋面,遭風觸礁,船被擊破;鄭黨與駱阿致、蔡麟、莊來成、李阿扁即放下小杉板船,登岸走散。黃潤抱持船板鳧水,遇救得生。船內貨價雜物,一並沉失。經寧波領事館查報,由公使照會總理衙門咨行飭查;並由浙省究出犯名,委員來閩會商。臣即飭據泉州道、府、縣懸賞購線嚴緝,又派道員方勳馳往督辦。先後獲犯解浙訊供,提同要證莊祺解回閩省,由府司提集審擬詳解復鞫,供悉前情不諱;並經通商局司道照會福州領事官柏威林派委繙譯官衛察理前來觀審在案,應即擬結。

  此案鄭黨在洋船充當水手,因其表兄黃秋桂被人毆踢落海淹斃,輒與駱阿致共毆,致傷洋人身死,係該犯斧領砍頸項一傷為重,又獨自用繩勒斃妓女一命,自應從重問擬;鄭黨合依「故殺者斬監候」律,擬斬監候。黃潤事後起意盜賣船內客貨,與船戶行竊商民無異。查盜賣贓銀二千兩零,合依「盜贓一百二十四兩以上絞監候」律,擬絞監候。該犯等犯事在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恩旨暨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恩詔以前,鄭黨依故殺擬斬在部議不准減免之例,應不准其減免;黃潤照竊盜擬後在部議酌入緩決之例,應請入於秋審緩決。駱阿致係共毆,餘人蔡麟、莊來成、李阿扁三名事後知情不首,各有應得之罪;惟事在赦前,應與誤買客貨之莊祺均免置議。屍棄海中,無從撈獲;亦無庸議。失察各文武,逢恩免查;其拏獲要犯出力員弁,俟查明另行覈辦。

  除備錄全案供招咨部並咨呈總理衙門暨分咨查照外,謹合詞恭摺具陳,伏乞敕部核復施行。

  再,福州將軍係臣文煜本任,毋庸會銜。謹奏。

  光緒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旨:『刑部議奏』。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因有船在臺擱淺破壞調兵來華籌議對付辦法片

  丁日昌片:

  再,臣在後山行次,承准總理衙門密函,以日國索伯拉那船同治元年在臺灣遭風擱淺破壞一案,據總稅務司赫德面稱:伊近見洋新聞紙,知日使已請本國調兵船三隻前來中國;並稱日國無理逞強,與日本國大致相同,恐其效日本前年逞兵臺灣故事,不可不預為之防。囑隨時探聽,嚴密防範等因。查此案臣閱香港新聞紙,知日國有在小呂宋調撥兵船來華一事;當經附片密陳在案。現據赫德所稱情節,與新聞紙正同。查日國索伯拉那船在臺灣遭風、被搶,本在未經換約以前之事;即按照條約,官員只能追辦、不能賠償。該國妄肆要求,誠如總理衙門所云「蠻不講理」。

  臣到臺後,查悉臺灣口岸太多,隨處皆可泊船,即隨處皆可登岸;砲臺僅設一、二處,而大砲又未置備齊全,實屬防不勝防。且各路瘴疫大作,兵勇疲敝不堪。上年沈葆楨駐臺督辦海防,奏調提督唐定奎一軍,旋以喪亡過多、餉需不繼,業經遣撤;現在並無大枝勁旅,足資備禦:此陸路之大略情形也。至於閩廠所造輪船,僅足供轉運糧餉之用;若與外國新造之鐵甲船對敵,實屬相去懸殊。臣前奏請購買中小鐵甲船數號並置辦水師一軍以資臺防備禦,尚未悉南、北洋大臣能否籌有經費;且亦緩不濟急:此又水路之大略情形也。當此事機緊急之時,遠軍既難驟調,新募又尚需時。查福建署陸路提督孫開華勇敢精明,不避艱險,除咨請兼署督臣文煜飛調該署提督督率所部三營練勇於十日內來臺駐紮基隆、淡水等處,以顧北路;又潮州鎮總兵方耀忠勇過人,所部勇丁均屬精銳,其弟福建候補道方勳久於行陣,並即札飭回籍將方耀所部勇丁慎選三數營於半月內帶來臺駐紮南路。倘遇事機緊急,仍懇飭下廣東督、撫臣行知方耀親自統領全部接續前來,以壯聲威而資聯絡;並函商李鴻章、吳贊誠將新到小蚊船「龍驤」、「虎衛」二號並「揚武」等船分飭來臺,以資防範。咨札中仍以「防剿生番」為詞,庶不動聲色,免致紛紜。仍求密飭南、北洋大臣並閩省將軍、督臣迅籌餉項,俾資接濟。

  伏思日國恃蠻要挾,無非虛聲恫喝。現在臺灣諸口各國兵船潮來汐往,登岸遊歷者,無日無之。將來日國兵船到臺時,若僅泊船登岸,自當派營就近駐紮,密為防維;久與相持,彼自困敝。倘果無理肆擾,然後聲罪致討,俾各國共曉然於曲直之所在,一面再由總理衙門邀齊各國公使與之評理;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庶幾能發能收。若恐其兵船登岸,即先行開砲阻之,無論口岸多而砲臺少,防不勝防;而釁端一開,兵連禍結,將來更費經營。屆時臣當相度情形,囑夏獻綸邀同領事與之辯論;或冀化大為小。

  一切擬辦情形,是否有當?仰乞聖慈指授機宜,俾免隕越。惟是臺灣孤懸海外,物產豐饒,久為外人所覬覦;若不速籌經費、廣集人才,大舉整頓,誠恐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敷衍終無了期。理合會同將軍兼署總督臣文煜附片密陳,謹奏。

  光緒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旨:『……』。

  ·總署奏西班牙調兵來華陳明籌辦情形摺

  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奕訴等奏:為風聞日斯巴尼亞國調兵船前來中國,謹將先事籌備情形密陳事。

  竊本年十一月間,風聞日斯巴尼亞國為索威拉納船隻遭風在臺灣被搶一案,有調兵船來中國之事;嗣接福建巡撫臣丁日昌來函,並有「日國在小呂宋調撥兵船來華」並述新聞紙內載「日國現派卞耳門兵船駐紮中國,將以示威」等語。本月十九日,總稅務司赫德來臣衙門,乘便探詢;據稱前閱新聞紙,內載日國現調兵船十四隻來中國。嗣晤日國使臣伊巴里,據云已將前次與總理衙門所議古巴招工章程不合緣故,咨回本國;業經接到回文,囑伊不必再議論此事。伊國在小呂宋有兵船二十餘號、水師三萬,即係前次攻打蘇祿海島者;現由本國調集前來,俟十數日後兵船到時,即將此事交與水師總督辦理等語。查日國古巴招工一事,本年與伊巴里商定章程,祗為保護將來,並非責其既往;乃伊巴里未能稍就範圍。臣等因拯救華工,不容稍緩,又設法與商;於十月二十六日送去擬定條款,迄未答復。茲忽聞有調兵船來中國之說,夷情叵測,虛實難定;不得不先事豫籌。除飛函密寄南、北洋大臣、閩省將軍督撫、盛京將軍隨時探聽嚴密防範外,謹將風聞日國調派兵船、中國先事籌備等情形,恭摺密陳。謹奏。

  光緒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旨:『知道了』。

  ——以上見原書卷八。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將派兵船來臺請調兵豫防片(附上諭)

  丁日昌片:

  再,日斯巴尼亞國因索伯拉那船遭風舊案聲稱欲派兵船來臺一事,前閱新聞紙,有「日使落旗出京,添調兵船十四號來華」;續閱新聞,又云「此案經德國使臣說妥,日使業已回京」等語。傳聞無據之詞,均難信以為實。惟昨據管帶「揚武」練船記名提督蔡國祥文稱:『「揚武」自新加坡遊歷至小呂宋,探聞日國內亂未靖,帑乏兵疲;舉國兵船約有四十號,與臺灣毗連之小呂宋祗有舊壞兵船一號,現在修葺。迨「揚武」回輪時,見其有兵輪船二號由大呂宋駛來,每船配砲三尊;其陸路步兵、馬隊約三千名,惟日日操練。該提督與水師兵官晤談,據說來年春、夏時要到中國云云。察其情形,不為無因』等語,稟達前來。

  查日國本屬中落,近來與其國叛臣構兵獲勝,頻年爭戰,兵勢漸強。其屬島小呂宋之北,即連臺灣之南海中,山勢斷續相接,較之日本尤為迫近;故有狡然思逞之意。聞本年五、六月間用兵蘇祿,小呂宋雖損失不少,而蘇祿亦被攻破;可見該島存心,並非良善。況與臺地境壤相接,故覬覦尤深。臺防因專注撫番,分兵散紮惡毒之地;死亡相繼,存者亦疲弱不堪。茲欲備禦強敵,必須大加整頓。淮、楚各軍不服水土,現因疫重,似難遠入瘴鄉。查記名提督潮州鎮總兵方耀幹練精明,不避艱險;前經調其弟候補道方勳招募三營來臺,並奏明如遇事機緊要,即請敕下廣東督、撫臣飭方耀督率所部十餘營全行來臺,以資抵禦。惟閩中此時艱窘萬狀,餉需不繼;沈葆楨駐臺時所調淮軍一切餉需,皆仍由李鴻章籌給。劉坤一、張兆棟顧全大局,與李鴻章無異。合無仰懇天恩,飭令轉催方耀親自統率所部全軍,攜帶所有後門槍,早日來臺;聲勢一張,敵謀自弭。其一切餉需,可否仿照淮軍事例,仍行由粵發給之處?伏候聖裁。

  至臺灣民情浮動,少有警報,人家紛紛搬徙,內亂即乘之而起;現因番情反覆,又兼外患頻仍,難保內山奸宄不潛伏機牙。是以臣一面照常催集生童考試,以示鎮定;仍俟探查該國有無實在消息,再行奏報。謹奏。

  光緒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奉上諭:『丁日昌奏「查勘臺灣北路、回抵郡城,布置大略」各摺片,臺灣地方以郡城為根本,自應先事籌防,以杜窺伺;丁日昌既於砲臺附近添設營壘,派兵聯絡防守,並調輪船駐紮澎湖,扼其險要,布置尚妥。著即督飭各營認真操防,以期有備無患。日國有調兵船來臺之說,虛實固不可知;然未雨綢繆,斷不可置為緩圖。丁日昌擬購中等鐵甲船三號以及水雷、大砲、快槍,預練精銳二、三十營以備緩急,惟需餉不少;著文煜、何璟、吳贊誠統籌全局,暫將他款截留,移緩就急,俾資購買之用。並著沈葆楨、楊昌濬將前調之「登瀛洲」、「元凱」輪船二號,迅飭赴臺調遣;俟臺郡情形稍鬆,仍令各回原處。砲位為海防所必需,丁日昌請飭李鴻章撥借格林砲二十尊、克虜伯砲二十尊並配齊子彈、水雷十具,沈葆楨撥借克鹿伯博潢兩式四十磅至一百二十磅子大砲各六、七尊並格林砲二十尊,該督等照數撥給,由輪船載運赴閩;將來或由閩省將砲價歸款、或另購時原砲歸還,丁日昌酌量辦理。另摺奏「總籌臺灣全局,擬開辦輪路、礦務」,另片奏「請另派熟悉工程大員」各等語;著總理衙門議奏』。

  ·閩撫丁日昌奏西班牙窺伺臺灣情形片

  丁日昌片:

  再,臣正拜摺間,欽奉光緒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諭:『日斯巴尼亞國已有調撥兵船來臺灣之信,不可不先事豫防』等因,欽此。查日國欲效倭人故智,稱兵臺灣;據總稅務司赫德向總理衙門陳說,中外新聞紙亦屢次述及。又據提督蔡國祥稟稱:該提督上年在小呂宋晤其兵官云:『本年春、夏間,當有兵船來華』。合之眾論,當非無因。雖日國內亂甫平,兵力未足;現與中國爭執二案,皆彼無理而我有理之事,何敢遽爾輕啟兵端。詳揣情形,當係德國為之簧鼓。蓋自通商以來,法以安南為口岸、英以香港為口岸、俄以黑龍江外為口岸,德國來華經商船隻雖不及英而多於美、法、俄諸國數倍,獨無口岸可以泊船,故其覬覦臺灣較之他國為尤甚。此次播弄日人開釁,無非存「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之見。故中國自強之計一日不堅,則彼族窺伺之心一日不息。

  臣前請辦礦務、墾務、水雷、鐵甲輪船、鐵路、電線諸舉,未知總理衙門、南北洋大臣如何議復?能否籌有經費?夫輪路成,英、法、美必喜;喜者,喜臺灣商務之將盛而餘利可分:蓋英、法、美僅志在通商故也。德、日、倭必駭;駭者,駭臺灣兵事之將強而垂涎無益:蓋德、日、倭則志在得地故也。倭雖內亂,然英、法竭力助倭;薩人未必能支,薩亡而我之邊患殆將日棘。籌辦輪路,不能不借洋款。譬如英假重款於臺,遇有緩急,勢必出全力以衛之;猶之商販一有虧折,富家必株累故也。現在日本稱兵之消息,當視我兵之強弱為轉移。我強則抵制有術,力能發而亦能收;我弱則無厭之求,一波平而一波又起。

  惟強兵,必先足餉。茲據臺灣道夏獻綸詳稱:『臺灣月餉,自上年正月至今,閩省已欠解八十餘萬兩』;無米之炊,誠非微臣所能搘拄。頃已咨請閩省督臣、將軍遴員來臺確查,現在月餉何者應裁?何者應留?何者應增?核定准數,按月如數解足;庶幾危局合力搘撐,免致軍情渙散。閩省窮窘已極,臣所素知;惟臺灣不靠閩省籌餉,更靠何人!臺灣支收,本係夏獻綸一手經理;頃據稟任重餉艱,請另派大員接辦。合無仰乞天恩,於閩省大員專派一員督辦臺灣後路糧臺,兼可隨時來臺查察會商,以資核實,而免隔閡;感戴鴻慈,實無既極。

  再,臣商同船政大臣吳贊誠酌派遊擊呂文經作為商人,前往小呂宋買木料,並確訪該島近來究竟;自日國到有兵船若干?是否新式鐵甲抑係舊船?槍隊若干?砲隊若干?一俟該員二月底回臺,即當將所探消息隨時馳奏。

  光緒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

  ·西班牙公使致總署因夾板船失事請設法贊助照會

  為照會事。光緒三年三月初九日,准貴衙門照會內稱:『索威拉納夾板船失事,係未經換約以前案件;此案不能賠償之處,本衙門前次照會業經詳細聲明,自無庸再為覆述』等因。查「世理公法」及「萬國公法」均載『遭難之船,急宜往救』;此正索威拉納一案之謂也。且此理不論有無條約,必應遵守;海宇名士,皆以為然。即如「恒費德萬國公法」第七十九款云:『此係仁政所必有者;凡有教化各國,必須照辦者。每遇不幸,自當其咎』等語;與英國一千八百五十四年「英國行船章程」及「卜倫遮理萬國公法」第三百三十三款均屬相符。試問前於索威拉納一案,照此辦否?再,「卜倫遮理萬國公法」第三百三十四款內載:『船上難民身家物件,不准扣留,亦不准擾害』;而索威拉納失事之時,始則搶掠物件、繼則拆毀船隻,終且拘羈難民,必待交出贖銀三百圓始行釋放。本大臣現存該民人收銀字據,非懸揣之詞也。至來文云「夾板船失事係未經換約以前案件」一語,殊與「萬國公法」迥不相侔;本大臣已屢言及之。且「萬國公法」更云:『每遇失事,如未逾限,船東均可索償』;而索威拉納失事一案,當時業由本國駐紮澳門總領事、駐紮廈門領事官二員與該地方官詳商請償,豈得謂為逾限乎?「萬國公法」又云:『沿海各國均應盡力設法,不分畛域,拯救被災之船、優待遭難之民,保護伊等身家產業』等語;當時已未照辦。今雖將未能獲盜之官參革數員,即得謂辦理盡力乎?「萬國公法」以及英國一千八百五十四年「行船章程」第四百七十七款又云:『如有某處滋生事端之事,自應著落在某處眾人身上』等因;本大臣前次照會請貴衙門或令地方賠償、或另行籌款以為養贍者,即此意也。且索威拉納一船價值既屬甚鉅,船上所載綢緞、銅磁、東洋雜貨、乾果等類又係貴重之物,均有英國江海關所具清單在本大臣處存案;亦可奉付貴王大臣驗之也。今貴王大臣屢言失物無存,豈能賠償!而本國國家必令本大臣請償,此誠進退維谷之勢也。本大臣惟有仰體本國主睦鄰盛情,自應急敦友誼,且據本大臣設法幫辦。為此,現擬派本國兵船一隻並派本國一員前往該處與貴國所派之員將應行辦理各節,會同辦妥。推此意也,一為本國敦好,凡貴國樂為之事,無不極力贊勷;再為按照「世理公法」及「萬國公法」有必須請償者,是以竭盡心力而為之,想貴王大臣當必以為不謬矣。查中國素以仁政為心,貴王大臣自應將本大臣前次照會所稱哀卹煢獨之事,再為熟思可也。

  為此照會貴王大臣查照,請即見覆。須至照會者(三月十一日)。

  ·總署覆西班牙公使夾板船失事業經切實查辦照會

  為照會事。所有貴國索威拉納夾板船在福建臺灣南嶺洋面失事一案,其失事年月情形及中國如何辦理分際,一切業經屢次詳細照會貴大臣並與貴大臣面談,貴大臣均已深悉。茲者,古巴華工會議條款,貴大臣深念睦誼,與本衙門同心籌議妥章,彼此雅意相讓;本衙門又於此項船隻失事一案,悉力設法,屢經行催閩省將軍、總督、巡撫切實查辦。除將失事地方官議處外,復為破格體念船主,就貴大臣所稱加惠施仁之意,特由閩省送給洋銀一萬八千圓,完結此案。

  相應照會貴大臣查照銷案,並照覆本衙門以憑咨行閩省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照會者(三月十四日)。

  ——以上見原書卷九。

  ·閩撫丁日昌奏擬將省城電線移至臺灣片

  丁日昌片:

  再,電線一項,所以達要報而速軍情,為用至要。惟前議由福州造至廈門,係由洋人操縱;太阿倒持,未免害多利少。臣到閩後,當經買回拆毀,仍將電線留存,延請洋人教習學生;曾經分別奏陳在案。

  臺灣南北路途相隔遙遠,文報艱難;設立電線,尤為相宜。臣現擬將省城前存陸路電線移至臺灣,化無用為有用,一舉兩得。並擬即派學生六品軍功蘇汝灼、陳平國等專司其事;定於四月動工,先由旗後造至府城,再由府城造至基隆。目前暫不僱用洋人;倘於理有窒礙難通之處,即繙譯泰西電報全書以窮奧妙,或隨時短僱洋工一、二人以資參核。中國之言工也,儒者窮其理、匠人習其事,故理與器兩不相謀、形上與形下終難一貫;今惟因器窮理、即理成器,庶幾「格致」之學漸有端倪。將來仍擬將洋字改譯漢字,約得萬字,可敷通報軍情之用;然後我用我法,遇有緊急機務,不致漏洩。惟從前收存電線、機器,皆係臣一手經理;必須臣親自來省交代,並分派學生添購物料、裝運輪船赴臺,庶免貽誤。

  除俟電線設造有成分別奏報外,理合先將移線、購料及分派學生來臺緣由,附片陳明。謹奏。

  光緒三年四月十四日,奉旨:『……』。

  ——見原書卷十。

  ·諭海防緊要著南北洋大臣暨各督撫實力籌防

  上諭:『總理衙門奏「海防緊要,宜毖近患而豫遠謀」一摺,覽奏均悉。法人侵佔越南,外患日亟;沿海設防,必應綜覽形勢、統籌全局,為未雨綢繆之計。南、北洋防務經李鴻章、左宗棠專力經營,而登萊之防未嚴、蘇太之防尚闕;山東要隘以煙臺為最、江蘇則崇明孤懸海外,兵力單薄;閩省臺、澎等處,在在堪虞;浙之定海、乍埔,應與寧波、鎮海並力嚴防:全在南、北洋大臣暨各督、撫先事豫謀,實力籌辦。著李鴻章遴選得力將領如曹克忠、郭寶昌等酌帶數營扼紮煙臺、塘沽、旅順,相為犄角;陳士杰當就本省現有各營,嚴密布置。崇明地方應如何豫籌備禦?著左宗棠熟籌酌辦。其沿海可通內地者防不勝防,或以冬防為名,檄令沿海各州縣挑揀民壯,聯絡聲勢;或招募太湖一帶槍船,藉資巡緝:著衛榮光妥籌辦理。臺灣久為外人所覬覦,鎮將是否得力?兵勇是否足恃?何璟履任多年,責無旁貸。張兆棟曾否渡臺?於該處情形亦應周悉;務當同心籌畫,備豫不虞。浙省防務,前據劉秉璋奏明添營,在鎮海等處扼要設防。著即迅速辦理,嚴扼要口;並隨時與蘇、閩兩省互相策應,以期鞏固。法、越構釁已久,沿海辦理防務必先能守而後能戰;各海口情形有籌議所未及者,均應確抒所見,切實豫籌。

  該大臣等為朝廷所倚任,務各振刷精神,共體時艱以維大局』。(十一月二十日)

  ——見原書卷三十七。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興化失守法水師提督擬據中國口岸為質電

  二十一日西電:興化已被法兵據守云。粵稅司德璀琳到津密稱:晤法水師提督,擬調兵船入華,將奪據一大口岸為質;若早講解,可電請本國止兵等語。俟呈說帖再奏。(三月二十三日)

  ·諭沿海各督撫法以兵船來華恫喝著督飭將領實力籌防電

  上諭總理衙門:『昨據道員邵友濂電報,德國施繙譯官云:洋行接廈門電報,法國提督帶兵船八隻過廈門向北開駛等語。法人連陷越南北寧等省,其勢甚張;彼以兵船來華,恫喝要求自在意中。沿海各處,亟應妥籌備豫;著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麐、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杰、倪文蔚、吳大澂飭令防軍加緊訓練,於沿海各要隘力籌守禦,務臻嚴密。瓊州、臺灣孤懸海外,久為彼族所覬覦;有欲據以為質,藉索兵費之說。倘有疏虞,辦理愈形棘手。著彭玉麐、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兆棟、倪文蔚督飭將領實力籌防,總期有備無患。際此事機緊要,正我軍臣臥薪嘗膽之秋。該大臣等務當振刷精神,竭誠籌辦,用副委任;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皇,是為至要』。(三月二十六日)

  ·諭各疆臣通飭邊海各軍嚴防備戰以杜法人要盟

  上諭:『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張佩綸奏「請飭邊海各軍嚴防備戰以杜要盟之計」一摺,前據總理衙門接到李鴻章電報,法國水師總兵福祿諾令稅司德璀琳面呈信函,從中講解等語。朝廷念出師護越以來,越不知感、法又為仇,兵連禍結,殊非萬全之策;既據該國先來講解,因勢利導,保境息民,未始非計。當經諭知李鴻章許其講解,並令該大臣酌定辦法即行具奏。嗣據李鴻章遵旨覆陳,已諭令廷臣會議;俟覆奏時,再降諭旨。至將來該國所議果否可行,殊難逆料;原不得稍弛戰備也。茲據張佩綸奏請以講解責成李鴻章,仍以備禦責成各路疆臣統帥;使講解者以有備禦而辯論可施,備禦者不得以為講解而軍心頓懈等語。自來能戰而後能和,所陳尚為切要。疊據李鴻章等電報該國兵船先後來華,沿海各口岸防務喫重;著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麐、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杰、倪文蔚懍遵迭次諭旨,整飭防軍,嚴申警備,務臻周密;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皇。滇、粵邊境,著張樹聲、岑毓英、潘鼎新督飭各營實力扼守,毋稍鬆懈。所奏請飭李鴻章電商陳士杰將煙臺各軍酌歸一統領鈐轄旅順及山海關等處,應如何扼要布置?著該大臣分別商酌,妥議具奏。至所稱將來必索劉永福,請飭李鴻章、岑毓英顧全大局等語,法人屢為黑旗所敗,其蓄志驅除自在意中;李鴻章、岑毓英先事籌計,以為辯論地步。本日已諭令曾國荃飭潘鼎新招募五營,迅赴廣西。署理廣西提督唐仁廉,著李鴻章飭令迅速前往,毋稍延緩。滇、粵各營需用軍火,責成張樹聲悉心經理,俾資接濟。瓊州、臺灣、定海、崇明等處非通商口岸,尤為彼族所窺伺;彭玉麐、穆圖善並該督、撫等倍宜嚴密防守。廣東為南洋首衝,由越抵瓊尤瞬息可至;彭玉麐、張樹聲務當和衷共濟,力籌備禦。廣西係張樹聲兼轄,該省防務不得稍存漠視;並著會商潘鼎新妥籌兼顧,毋稍疏懈,致干重咎。長江門戶,關繫緊要;曾國荃會商李成謀妥為布置,期於有備無患。所奏北洋水師能否巡行大連灣、廟島,使彼轉運有所顧忌,及以師船扼紮敵所必經之地,為截資糧、詰奸宄計;著南、北洋大臣酌度辦理。前據陳士杰奏:法如敗約,必分兵屯煙臺、登州購買米糧,防之之法,當先斷其接濟,並編查漁戶各節;著該撫斟酌事機,妥為籌辦。總之,和戰現無定形,其間緩急操縱機宜,全在該大臣、督、撫等精心酌核、實力辦理,期無貽誤。凜之,慎之』!(四月初八日)

  ·諭派吳大澂陳寶琛張佩綸會辦南北洋閩海疆事宜

  上諭:『通政使司通政使吳大澂,著會辦北洋事宜;內閣學士陳寶琛,著會辦南洋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著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均准其專摺奏事』。(四月十四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

  ·諭沿海各督撫法人不得志於北圻必擾中原著嚴密防範電

  上諭:『現據張樹聲轉達潘鼎新電報:本月初一、初二等日,法兵至北圻諒山、觀音橋等處無故撲犯我營,釁自彼開;我軍已與之接仗獲勝。法兵經此次懲創,自可遏其兇鋒。第恐其不得志於北圻,勢必至中原沿海各口岸及臺灣、瓊州等處肆擾洩忿;亟應格外防範,以備不虞。著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麐、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之洞、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杰、倪文蔚、陳寶琛、吳大澂、張佩綸督率各軍認真操練,並隨時嚴密偵探;務期有備無患,無稍疏虞。將此各密諭知之』。(閏五月初七日)

  ——見原書卷四十一。

  ·旨寄李鴻章曾國荃如法開釁著撥船牽制以固閩防電

  旨:『穆圖善電稱法有兩兵輪進口,閩防餉絀船少,請飭南、北洋酌助輪船等語。現在該省尚無緊信,如果法竟逞強開釁,李鴻章、曾國荃如能撥船尾綴法艦牽制,使彼不敢深入,即著臨時設法援應』。(閏五月二十三日)

  ·總署奏洋情叵測謹按事實妥籌辦法摺

  總理各國事務慶貝勒奕劻等奏:為洋情叵測顯形,謹將事勢所必至、籌慮所宜先,恭摺具陳事。

  竊以法人肆擾越南一案,津議甫成,波瀾突起。緣事機緊急,歷將法署使謝滿祿疊次照會及臣衙門照覆恭呈御覽。仰稟宸謨,與該署使臣筆舌並爭。所有天津續約三條之說,該署使臣先則堅持、繼則武斷,惟求即日撤兵。並以諒山一仗係我軍暗中截擊,以為藐視條約,婪索鉅款;並有自取押款、償款之言,實在貪鷙已極。該國接任使臣巴德諾照會臣衙門,以奉命駐京,該國水師提督孤拔管理兵事;是隱以戰陣屬之武夫,以為兵爭張本。而該使臣既不來京接任、又不赴津議約,惟於上海厚集兵船,所至持強以逞。連日南、北洋及閩省電報,孤拔統鐵甲等船直駛閩海;張佩綸電報,該國八船深泊馬尾,覬覦船政局。張佩綸祗有水路三船,陸路孤軍力求守護。該國所謂自取押款者,殆即指此。雖其垂涎蓄謀未必祗在船局,即以此局論計,經數十年諸臣籌辦之苦心、各省關供解之鉅帑,豈可輕付一擲?且為敵人就機器以製船械器用,取攜益便,貽害益深;逼近福州,彌廑切膚之痛。一局得失,關係一省大局,即關係自強大局;兵力取回,〔固非易易;即可取回〕,所損無算,何況策之更出其下乎!此船局之宜護也。該國現又有船泊臺灣基隆,前有攫取基隆煤礦之謠。該礦產煤頗旺,煤質尚佳,足供機局輪舶之用;開採業有成效,官本、商本姑勿深計。泰西各國通商以來,所恃以遠來無阻者,輪船之捷速耳;煤觔為輪船之命脈,現在各國輪船遠則購之倫敦、近則購諸日本,從未有於中國境內自營煤礦者。故各國輪船雖能游弋中土,而不能全無卻顧;即其聯護日本,未始非慮船煤脫節也。基隆一為所襲,煤利彼更擴充,洋船有恃無恐,自在游行,更不可制。況基隆煤礦地屬臺北,波浪尚平;由臺北以窺臺南,可免澎湖之險。是基隆之關繫,即全臺之關繫;得失之數,所當預籌:此基隆之宜顧也。北洋電報:劉銘傳已到基隆,立將煤礦封禁,不准法艦買煤;辦理極為中肯。若所部銘軍合之臺灣原紮各營,均無主客門戶之見,諒可得力。惟據劉銘傳電報,有「砲臺不能守口,急須改造」之語;倉猝布置,恐難深恃。日前英使巴夏禮來見,言及法人有謀攻舟山、瓊州、臺灣之說。此皆孤懸海外之地,看似無礙中國內地;然敵人得志,則經營商務、講求種植,洋人之商利日興、華民之生計日蹙。舟山一隅為浙海門戶,又距江陰、崇明海口不遠;劉秉璋電報:法兵船已窺探定海。至瓊州係海嶠孤城,民俗雖非富庶,然界接越南東京等省,片帆徑渡,朝發夕至。法既據越南兩圻,萬一旁噬,則氣燄益張,而越南東京之地益難收復。臺灣久為泰西各國豔羨之地,物產富饒、五金俱備;苟以西法經理之,足敵泰西中、大之國。故三者之中所宜備禦者,臺為上,瓊州、舟山次之。法兵船現已深入福州,張佩綸等疊請南北洋、浙、粵酌派兵輪策援,以為牽制之計。而南洋電覆,以兵輪不敷守口,實難分撥。北洋電覆,以現兵輪較法人鐵甲大船相去甚遠,尾躡無濟;且津門要地防守,更不敢稍疏。浙省亦以船少尚難自顧電覆:均係實在情形。惟粵省撥去兩船。並奉旨飭北洋撥兩船赴閩,此亦暫顧目前之法;非練成大枝水師,則敵船或南或北,惟意所嚮,未易交鋒。津門戒備,應視他省為嚴。比日亦有英國兵船六艘初泊煙臺,旋往榆關;假避暑遊歷為名,總不離北洋各口。英、法之交素密,英國使臣巴夏禮包藏禍心已非一日;該船照約遊歷,又不便攔阻。已由臣衙門飛致北洋三口隨時偵報,觀其動靜。並擬就該使臣求結之案,由臣等與之訂期面論;詳稽案牘,酌量可結者結之,以杜其朋惡狡謀:此防法之外所當兼顧者也。或者曰通商各口此時封禁,洋船便不能來。不知封禁之道,亦非徒託空言,必得口門嚴緊、砲臺水師內外足相犄角,庶封禁之計可以禦敵。昨堵口一節照會各國,而英國使臣巴夏禮本月初二日來言:既堵口,則英商財產均歸中國保護。其面遞照復臣衙門閏五月二十七日照會,意謂阻滯貿易一節,是否應與中國無涉,亦宜酌看當時情形為斷。俄國使臣博白傅照復,用意略同。德國使臣巴蘭德照復,惟請中國設法極力保護各口德商,以免將來或有由華民受損,至向中國請償各等語。是各國均有因以為利之意,其袒法不問可知。閏五月二十七日,欽奉諭旨派兩江督臣曾國荃等赴滬與巴德諾會議;曾國荃渥荷殊恩,自能殫竭智慮,以與該使周旋,萬不致有礙國體。該使臣先索鉅款,本極無恥;據李鴻章電稱,法外部茹斐禮近日函覆李鳳苞有云:不必依鉅款並七日限,但允償留兵及卹費,巴德諾即議償數等情。查津約本有「法國不索償費」之條,我當執津約以相持;津約所無,豈能徇其所欲!彼不得逞,勢必指揮孤拔肆擾。如馬尾、基隆、舟山、臺灣、瓊州等處,應審現有兵力能否相禦?能否添選切實得力之師以資扼守?能否厚集餉需以供激賞,以期久持?此未戰以前,兵力、餉力所當妥籌者也。開仗以後,若五處皆捷,則兇燄已殺;然必不能遽罷。我軍日久堅持,爾時我之兵力應否更番換戍?何處可以策應?何路可以抽調?若不為思患預防之謀而姑作僥倖一勝之想,則戰勝之後所當妥籌者亦應自審也。至於南洋之白茅沙,為長江屏蔽;北洋之大沽、北塘等口,為畿疆門戶。無論已戰未戰,兵力、餉力均不容稍有短絀。即沿海、沿江七省應守之地,各簡軍實,強忍毅力,靜以待之。各該省防軍月餉幾何?亦宜早為籌度。滇、越邊軍之撤留,均應斟酌。合各省兵力、餉力而綜計之,再以部庫通盤籌算,量為注挹;持久之計,始不致鹵莽從事,貽悔將來。即如新疆軍事,暫借洋款以供急需,固權宜之一法;重利盤剝,容所不計。第兩國兵釁既開,各國謹守局外之規,恐不復通融;即勉強借用,而借洋款以禦洋人,虛實已自宣露:亦非計之善者。尤不得不自為量度,先求不可勝而後可勝,為計出萬全也。該國署使謝滿祿現未下旗出京、該國兵船橫泊馬尾仍未開砲,只待曾國荃到滬會議,隱寓不遽失和之意;而其居心陰鷙,毒燄詭謀既已昭然若揭,臣等不能彌患未萌、仰紓宵旰,尋繹始末,愧悚實深。而目下事機間不容髮,轉捩關鍵稍縱即逝;離合分際,毫釐千里。臣等愚慮所及,不敢不覼縷上陳。應請飭下曾國荃等懍遵密旨,妥與商議,俾弭釁端;並請嚴飭南北洋通商大臣、各海疆將軍、督、撫、統兵大員急籌能戰之實際,毋徒託言戰之空談,以期保全大局;仍令戶部通盤籌畫,接濟各路餉需,毋任缺乏。至整頓外海水師及沿海防戰事宜,臣等再行公同酌擬條款,恭候採擇施行。謹奏。(光緒十年六月初六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二。

  ·旨寄劉銘傳臺北防務喫重著電呈布置情形電

  旨:『法艦久泊閩口,滬議迄未定局,基隆及臺北各口防務喫重。劉銘傳前封煤窖,具見果斷;惟須始終堅持,斷其接濟,庶彼不能久留。砲臺一切,趕緊預備;並著將布置情形,設法電聞』。(六月十五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報法攻基隆甚危電

  本日戌正電報:法攻基隆甚危。(六月十九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法使照稱攻取基隆允賠仍和電

  來文云:『為照會事。本大臣六月十二日照會貴大臣,以諒山一役本國因和好商議起見,迭次展期,貴國尚未擬定辦法;是以日後我法國任憑舉動,無所限阻。又甚願貴大臣揆度時勢,妥想辦法,於本日行知貴大臣查核。本係請貴國明曉大局,悉心調停;而貴國未之允,是以我國不得不照閏五月二十日哀的美敦書明載之語,自取押款。本國水師提督孤拔奉命取守臺北所屬基隆口岸砲臺,作為質押;現已取守。惟大清國若願我國將該處早日交還,但能照法國前次所請各節立即照允,我國亦不為已甚;是以現允將福州情形暫時不變,望貴處地方官亦應一律不動,不應如前日之事。乃本大臣迭接孤提督電稱,有斷絕本提督來往電信之語。茲我法國現擬向貴國索賠不過法銀八十兆佛郎,分十期交與本國收領,一年為一期,十年交清,不得兩為爭論;倘中國朝廷不允,則我大法國不得不揆測情形,盡力從事矣。此實為貴國計,迅速完結方妙。為此,照會貴大臣查照可也』等語。理合電陳。(六月十九日)

  ·江督曾國荃致總署據劉銘傳電法毀基隆砲臺電

  省三十六午電:十五卯時,法以五船攻基隆砲臺;至午全碎,我不能守。營盤仍守住,兵單器缺,茫無措手。戌電云:法上岸四百餘人,攜四砲攻營;曹鎮、章高元等帶隊旁抄,生擒法人一名、死傷法人不下百餘;破山頭砲臺,得輪砲四尊。謹特報。(六月二十日)

  ·旨寄卞寶第著傳知程文炳募勇援閩電

  旨:『據彭玉麐電報,請飭彭楚漢就近募勇助閩防、飭程文炳募勇順流下長江助江省防,江、鄂籌餉較易亦較速等語;甚是。法人堅索鉅款,萬難允許。本月十八日,臺北基隆砲臺被其攻佔,殊堪發指。閩防萬緊,著穆圖善等傳知彭楚漢迅即募勇成營,豫籌戰守。漳、泉兩郡之人強悍可用,宜切實訓練,以資得力。並著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或選帶湖北防營、或另募新勇,剋日乘輪船由長江順流而下;至江西,會商潘霨與前調江西陸兵合力前進。赴閩應援所需餉項,著卞寶第等力籌接濟,並與曾國荃會商撥給軍械。刻下軍情緊迫,務當妥速辦理』。(六月二十日)

  ·旨寄穆圖善劉銘傳張佩綸等設法禦敵不為遙制電

  旨:『穆圖善等連次電報均悉。基隆砲臺被佔,劉銘傳夙嫻兵事,是否到臺未久,布置尚疏?抑係另有出奇制勝之策,如何接仗失事?電內執觚,是否基隆?著穆圖善等探明詳細情形電奏;一面設法傳旨令劉銘傳督軍竭力攻復,以杜兇鋒。刻下戰局已成,船廠即由張佩綸等設法,不為遙制』。(六月二十日)

  ·總署致法使陽為會商陰謀據地商民損失惟貴國是問照會

  為照會事。

  本月十八日本爵照覆貴署大臣,將兩國現辦事件及請美國調處之益,開誠詳告;照請貴署大臣轉告巴大臣在案。

  昨忽接南洋曾大臣轉准巴大臣照稱:『中國未允調停,我國不得不照閏五月二十日哀的美敦書之語,自取押款。本國水師孤提督已奉命取守基隆砲臺,作為質押。惟大清國若願我國早日將該處交還,但能照法國前此所請各節立即照允,我國仍願始終格外廉讓。福州暫時不變;現擬向中國索賠不過法銀八十兆佛郎,分十期交清』等語。本爵接閱,大為駭詫。查本月十二日巴大臣照會曾大臣,請以兩國會同將一切不洽之處調處妥善等語;本月十三日謝署大臣照會本衙門,亦有「兩國仍敦輯睦,法國所索之數,中國酌減若干,我國斷不拒絕;總願中國全權大臣酌定」各等因。當經本署照覆,現請美國調處又在案。本月十六日,准貴署大臣照稱「請人調停一節,似難允准」,而並未將不允他人調停、即須攫取基隆相告;即前次巴大臣暨貴署大臣照會亦係兩國妥商,並無遽行動兵之詞。即巴大臣恪守哀的美敦書之意,其時不待會商、遽取押款,貴國尚不失大國之體;乃竟一面照請會商、一面攫取基隆,中外無此辦法。查泰西各國兵爭索款,事所常有;斷無陽為會商、陰謀據地之事。孤提督所辦,不過為八十兆佛郎或船煤缺乏之故;未知孤提督此舉,巴大臣曾否預謀?孤提督所奉貴國何月日之命?均望貴署大臣轉詢巴大自見覆!是否巴大臣亦以一面會商、一面據地索八十兆佛郎為正辦?本署即照會各國駐京大臣公論,並電致李大臣遍請有約各國駐巴黎大臣將法國一面會商、一面據地情形公同評論;法國應否如此辦法?中國應否照辦?庶「萬國公法」不因貴國此舉而致破壞。若各國另有如何公平持論之處,中國亦可照辦。此外中、法交涉之事,仍當另行詳議。總之,貴國不待會商遽開兵釁、又不先示戰期,以致中國兵士不及自救;基隆雖據,究損貴國聲名、無傷中國體面。萬一推此意以擾及通商各口仍不先行知照,則各口華洋商民所損房產、貨財,自應惟貴國是問:合併聲明。務望貴署大臣將文內各節及貴署大臣、巴大臣所來照會尋繹終始,見覆本衙門為荷。須至照會者。(六月二十日)

  ·總署致美使法國甫經回覆不允調處即取基隆無以對貴國照會

  為照會事。

  查中、法齟齬一案,中國照約請貴國調處並知照法國大臣在案。嗣准法國大臣照覆,不允他人調處;貴國何參贊亦面稱接准電復,法國不允。此外,均無他說。頃接南洋大臣照錄法國巴大臣照會,內有「法兵巴取基隆砲臺」等語。如果貴國接到法國不允調處之信提及此事,不轉告知中國,想貴大臣素敦睦誼,必不出此。如法國並未以取基隆之意告知貴國,甫經回覆不允調處,即有此舉;是法國無以對中國,並無以對貴國。除將上月二十七日以後來往文件、電報刷印照會各國大臣並照會貴大臣外,為此照會。須至照會者。(六月二十日)

  ·總署致各國公使償款正在會商法輒攫基隆請秉公評論照會

  為照會事。

  查中、法齟齬一案,曾將兩國來往照會各件於上月二十七日照會貴大臣、貴署大臣在案;續經照請美國照約調處,亦經面告各國大臣。查調處本係巴黎期約辦法,中國極願以此法了此案也。本月十六日,准謝署大臣照稱:『請人調停一節,似難允准』;又經本署推誠告以美國調處之益,並照請妥商辦法,於十八日照覆去後。乃十九日准南洋曾大臣轉准巴大臣照會,法國取守基隆等情;閱之詫異。查巴大臣本月十二日照會、謝署大臣本月十三日照會,均願兩國妥商;即謝署大臣十六日照覆,亦但言不允他人調停,並無發此照會後即動兵攫取基隆之語。茲乃一面會商、一面據地,恐泰西各國無此辦法。查巴大臣照稱,不過欲索八十兆佛郎;竟不待商定,又不先告中國及各國戰期。設推此意以擾及通商各口,則華洋各商財產,中國亦猝難保護,一切應惟法國是問。惟法國此次據地正在會商未定之際,而又索此鉅款;法國應否如此辦理?中國應否照辦?尚望貴大臣、貴署大臣秉公評論!或另有公平辦法,均惟貴大臣、貴署大臣查核定斷。相應將上月二十七日以後往來文件電報刷印,照會貴大臣、貴署大臣查閱可也。須至照會者。(六月二十日)

  ·賀璧理來總署言接赫德電法人謂如增賠款即退還基隆語錄(二件)

  六月十九日兩點鐘,賀璧理來署,章京董世延接見;寒暄畢,賀云:『昨又接赫總稅司來電,內稱法國之事,因議院諸人均信福祿諾續約三條之說為真,僉謂中國違約,是以張此大口向中國索償;現在張口不能合口,只要中國與以下臺地步,便可了事』。問以如何為下臺之法?賀云:『前擬給銀四百萬兩,惟恐有傷國體;現擬作為諒山士卒撫恤銀兩,由曾大臣與巴大臣彼此用照會聲明,將來不入條約之內,中國似可照允。將來各口稅餉,有二年工夫便可收回。若用起兵來,所傷實多;不如就此完案為妥』。答以候回堂再酌。賀云:『貴衙門聞基隆之事否』?問以爾有何信息?賀云:『今晨聞基隆砲臺已失,法國並未傷一人』。答以想係基隆砲小之故。賀云:『臺上有六噸大砲六尊,亦不為小』。問以法國何以未傷一人?賀云:『我在該處做過稅務司,頗曉該處形勢。緣基隆海河形勢灣環,與滬尾相對,砲臺築於河西北岸。若失和以後,洋船由海河直入,便可對面轟擊。今未經失和,法國兵船任便遊弋,繞至砲臺後面。砲臺有前洞、無後洞,若法人將砲懸至桅上,在後面旁面攻打,砲臺不能還擊;故未傷一人也。現在閩省情形,人情洶懼;黃金每兩值銀四十八兩。城外盜賊蜂起,凡有搬家者立被劫奪:此不可不慮也』。問以總稅務司此信在失基隆以前抑以後?賀云:『此昨日之信;失基隆,我今早纔知』。告以我將爾所說各節,逐層回堂,再候回音。賀唯唯,旋辭去。(六月二十日)

  十九日晚間十一點鐘,賀璧理來署,章京成章、孔慶輔接見。賀云:『頃接總稅務司來電,甚為緊要。今日午後自上海來的內稱:基隆現被法人轟毀砲臺,佔據煤礦;總稅務司面見法國巴使,據云「前議四百萬恤款,中國不允;現在情形不同,改恤款為邊界經費,加至一千萬兩。如中國立刻允准,仍分十年清還,每年一百萬兩,仍可了結;基隆亦即退還中國,法不佔據。如不肯允,定要轟奪船廠並福州省,再駛船北來索款。到那時候,臺灣地方即歸法國,是不退還的了」云云。據總稅務司看來,不如趁此了結為妥。祈早為定一辦法,電知遵辦;不可再遲誤事』。答以當回堂酌辦。賀辭去。(六月二十日)

  ·閩海疆會辦張佩綸等奏廈門布防情形片

  張佩綸等片:

  再,臣佩綸本擬巡閱臺、廈;臣璟原奏廈門有事,擬進駐泉州。現在敵勢趨重福州,臣等自應專力省防;惟廈門為閩省藩籬、臺灣管鑰,亦宜兼籌並顧,以副宸廑。水師提督彭楚漢係楊岳斌舊部,威望素著;應即責成統率各營,嚴密布置。前溫州鎮總兵吳鴻源籍隸同安,熟悉地方情形;該處健壯,多為所用。已囑該提臣與之遇事商榷,冀資臂助。謹奏。

  光緒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奉旨:『知道了』。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三。

  ·總署致曾國荃促赫德回京電

  基隆已被據,促赫德回京面商要事。(六月二十一日)

  ·總署致曾國荃優待鉅富廣招練勇防臺電

  八斗煤井萬勿為法據;臺北林姓鉅富銀榖多積,希格外優獎,勸其慨捐以濟軍用,不可棄以資敵。臺島孤懸,外援不便;急設法廣招團勇,練習成軍。聞法往越南載陸軍來臺,宜嚴備;即速電省三。(六月二十一日)

  ·總署與美國參贊何天爵問答語錄

  六月二十日三點半鐘,美國參贊何天爵來署,周家楣、陳蘭彬率同章京接見。何云:『適接福州、上海各一電報,譯未清楚;是以來遲』。問:『電報所說何話』?何云:福建電報,有「法國兵事,大礙美國商務」等語』。問以貴國調處,法國不聽是何意見?何云:『外部電報但說「法國不准」云云,未甚詳悉』。答以『法國不聽調處罷了;乃並未知會各國,遽奪取中國基隆地方,不獨不能對中國、亦不能對美國及各國。我們已將此說電知李大臣向法外部辯論,楊大人曾否再電告貴國』?何云:『前兩天已再電報本國,一兩天內必有電覆,即行奉布。請中國不必著急,應將越南為中國屬國、法越前後情節、法國如何違約、中國如何不違約,詳細切實照會各國知道』。答以『法國不願美國調處,可否再請各國調處』?何云:『如法國答應,各國可以調處。但法國既不願美國調處,其餘英有埃及之事、德本夙仇,更不願了』。答以『法國不願調處,則照會各國亦無益處』。何云:『照會各國於中國大有益處,不可不辦』。答以『法國現如此辦法,於各國商務均有關礙;將來能過問否』?何云:『法國去年底曾告各國公使:如與中國動兵,必先知照云云。現並未知照、遽爾動兵,有損各國商務,各國不能不問。昨俄國大臣給楊大臣文書稱;「美國有兵船在福建,請一體保護俄商」等語;商務緊要,各國是不能不問的。現與楊大人商量,打算代貴衙門擬一照會各國,文底明日可以送來』。答以『費心』。再閒談而散。(六月二十一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據李鳳苞電如允償款法廷可令巴赴津商議電

  頃丹崖十九來電稱:『福來云:「如肯允償,請巴赴津定數並議商約章,茹可准辦先撤閩船;俟數目定,交還基隆」。苞測係茹意,今不肯請人評論,別無辦法。倘不備戰,可否請允以保閩廠?乞速商總署;似不到五十兆佛郎』云。現又照會各國評論,恐皆觀望無濟;即公評,未必不令償款。似不如兩商自辦,尚可斟酌減讓。鴻係叢謗之身,本不敢再與斯議;惟事機緊迫,大局攸關。戰後亦必賠償,為數更鉅;可否令丹崖准福祿諾所議,由署迅電覆丹崖傳知遵辦?乞代奏!(六月二十一日)

  ·旨寄李鴻章劉銘傳妥籌臺防電

  旨:『據曾國荃等電稱:「基隆砲臺陷後,法人上岸攻營,劉銘傳飭軍旁抄,生擒法人一名、死傷法人百餘,稍挫敵焰」。惟兵單器缺,廈門文報梗滯,應如何設法接濟軍火之處?著李鴻章妥為籌畫。聞臺南兵數尚足,可否調赴前敵?著劉銘傳酌度辦理』。(六月二十一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派船往閩必被法搶去電

  閩欲南、北洋撥船往援基隆,查南洋兵船無一可禦鐵甲者。且白犬、東沙要路,均有法之鐵艦阻截,若派往援,行至中途,必被搶去;不特無益,且恐貽誤吳淞大局。荃萬萬不敢造次。乞代奏!(六月二十二日)

  ·彭玉麐張之洞倪文蔚致樞垣閩危請速決和戰電

  敵既襲臺,今又萃閩,情形危急。仰懇聖主速決和戰之計,電諭沿海各省,使有遵循,得以相機制敵。不然,處處落後受制。敵已深入內河,彼倘據險開砲,疆事危矣。合詞籲懇,祈代奏!(六月二十二日)

  ·旨寄李鴻章法須先撤水陸各營始可詳議細約電

  來電進呈,奉旨:『法須先撤閩、臺水陸各營,始准來津詳議細約;著李鴻章即轉電李鳳苞告法外部。總署前寄照會各國公評文尚未發,現改為布告;並著電曾國荃』。(六月二十二日)

  ·諭廷臣和戰須策萬全著熟權利害妥議具奏

  上諭:『法人在天津議立「簡明條約」後,於本年閏五月間突犯諒山防營,當經官軍擊退。該國藉口尋釁,挾兵艦來華,施其恫喝之計,堅索鉅款;疊經嚴旨駁斥,並令總理衙門屢次照會該國使臣反覆開導,彼乃悍然不顧,竟以兵船多隻駛進閩洋,本月十五日攻佔臺北基隆口岸,意在據以為質:狡謀叵測,曷勝憤懣!雖旋經劉鋁傳接仗獲勝,傷斃法兵百餘人,不足以示懲創;理宜整軍撻伐,力挫兇峰。前疊諭沿海各省將軍、督、撫大臣嚴申警備,倘法兵竟來撲犯,即與決戰;復諭彭玉麐等撥兵應援閩省,並令潘蔚調派陸兵,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募帶隊伍,均由江西赴閩,以厚兵力。昨並諭劉銘傳督率防軍迅將基隆攻克,勿任久據。歷次辦理情形,朝廷原以彼族狡悍,得步進步;斷不可稍示以弱也。昨據陳寶琛電報:「基隆既陷,彼不遽攻閩廠,蓋猶冀我轉圜。然事至今日,和亦悔、不和亦悔。理為勢屈,鉅款坐輸,示弱四鄰,效尤踵起,和之悔也;籌備未密,主戰難堅,商局已售、船廠再燬,富強之基盡失,補牢之策安施?不和之悔也。二者非深明時勢,權度難詳。乞下樞臣、總署等通籌全局,速決至計」等語;所慮頗為周密。和戰大計,於全局安危,關係極重。議戰必須徵兵、徵兵必須先籌餉。沿海口岸甚多,防軍各有專責,勢難抽調;餉項本極支絀,興兵大舉,需款尤鉅。近年漕糧多由海運,一有阻滯,必致貽誤倉儲。應如何思深慮遠,務策萬全?著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日講起居注官會同妥議具奏。和戰兩端均未可輕易從事,爾諸臣務當殫誠區畫,熟權利害輕重;並將兵、餉各事,宜徹始徹終通盤籌議。總須為核實持久之計,期於國事實有裨益。倘徒託空言一奏塞責,必將摺發還。懍之!電報、照會等件,著鈔給閱看』。(六月二十二日)

  ·總署致各國公使請將法人違約之處轉報各本國照會

  為照會事。

  案照中、法一事,前已略述始末,刷印漢、法約條等件布告各國,請各大臣詳閱轉報各國查核在案。是日並以咸豐八年中國與美國訂立條約第一款內載「他國有何不公輕藐之事,一經照知,必須相助、從中善為調處」云云,另行照會美國楊大臣,請為轉請美國國主於此事相助調處,俾兩國不致失和、仍敦和睦亦在案。隨准美國電覆稱:『法以中國既經違約,自應或有賠款、或按公法可以自取押賠各款;此理美國以為誠然』;並稱『按中國情形果實有違約之處,則無法可以調停』等言。本爵當覆以『按所稱如實有違約,理應有押賠各款,中國豈不謂然。茲於此事按津約詳核,中國如於各款內稍有相背,其錯固為中國所應認;然中國於此約則均係按款照辦,實屬毫無所違』。前曾逐細向各國大臣聲明,無庸贅敘。不意忽有諒山一事,致華兵傷亡者多於法兵數倍,殊為可惜!查法國福總兵在津另紙內「巡邊」之語自行抹去,並自畫押;現已由天津寄與巴大臣閱看。是此事中國毫無錯處,乃法營官兵當時不知如何誤會,竟致華兵傷亡數百;則是違約者實為法國,無與於中國也。茲中國仍以和局為重,特願與法共釋猜嫌,是以不向法索兵費及詰問其何以先行開砲之由;切欲保全和好大局,格外相讓,復擬與法國公請美國國主從中評斷。想法國與美國年久和好,意必願美國出為調停;在中國尚可請別國從中調處,惟因有與美國所立條約第一款云云,則調處之事應行先請美國。今法國於調處、評斷二層均行不允,不願使公允之國於中、法曲直情形一為詳核;而中國則所有情形不特無違約之事、且無違約之心,實為鑿鑿有據。若經評斷,自必定其錯歸於法國;即定有賠款,亦必斷為法國所應出,不應出之於中國。法國今不惟不從此和平了辦之法,竟以無數兵船駛進中國海口;在福建地方所為之情狀,即按「萬國公法」所認為開仗者。中國若非以和局為重,自不能不與之即開明仗。近聞復有兵船數隻佔據臺灣基隆地方,謂該處官員云:『須與之八十兆佛郎,方能交回此地』。法國有如此辦法,使中國各口及內地人心震動、貿易日衰,於各國通商大有損礙、於中國餉源亦形日虧。本爵晝夜思維,欲將此可惜情形設法疏通;故中國前於數百年來所屬之越南、即法前所信任之大臣曾明認其為中國屬國者,已於天津「簡明條約」中說明兩國會議邊界,並於未及津約三月之期,朝廷已明降諭旨將該各防營限期撤退:是中國已按本國體制所可退讓者讓之無可再讓也。總之,此事從始至今,中國均係極力欲與各國敦睦之情,無少欠闕;即所擬與法國公請他國調停評斷,亦係體法國先後以此辦法為最善之心因擬之,以期將此事善為了結。法國既經不允,中國再無別法;惟應續將各情形再行布告各國,想各國於天下和局均係期於共守,尤期遇事胥本公平。今法國於兩國齟齬之事不允公請他邦調處,且於未經明行開仗之先,於中國口岸行同開仗之事;尚望各國其以法國各等行為按西例作為「■〈口普〉嚕臺司特」。事至於此,本爵所言者猶係中國毫無違約,惟思設法免致與法國失和。

  至論及李中堂與福總兵所立之「簡明條約」,自係必有違約之國;究其顯有違約情形,則不在中國而在法國。查該約第四款內有「法國約明:決不插入傷礙中國威望、體面字樣」云云;足見法國嗣於越南所辦者,不應於中國威望、體面有傷。乃於五月十三日,法國在越京大臣迫使越南王將所受中國冊寶送回中國,是即於中國威望大有傷礙:其為顯背津約者一也。閏五月二十日法國來文,內稱「限七日內,須賠償兵費若干。於此七日內,仍屬照常相和,不行開仗」云云。乃於是月二十二日,竟派兵船進泊閩省馬尾,禁止商船入口。此條於猶屬照常相和之時,遽行同於開仗之事:其為不但有違津約,並違現約者一也。聞上年西曆十二月間,有數國詳詢法國於中國有何意見?法國明復以「如欲封閉及攻取中國通商何口,必先行知照與有和約各國」。今未先有知會,遽行侵佔中國口岸:其為不止有違津約者又一也。以上法國所行各節,不惟按之「萬國公法」實有不合,且於各國均為失信。惟我中國辦事均係十分遵約,一本「萬國公法」而行;即如前與各西國所立各約,其中原有中國未盡出於情願、勉為允許者,諒各國大臣亦所素悉。中國則於明知各約內之有損於國、無益於民者,初未嘗或有不行照辦;不過,期望各西國漸漸可以改為和平。本爵茲將中、法所辦情形詳細照知各國,意惟在仍與法國不致失和,並欲使各國盡知中國與各國往來總以遵從條約為重。如中、法和好之局果不能以成全,自應係法國獨任其咎;所有各國因此事有受一切損傷之處,均應向法國索償,於中國自應無與也。想各國素以和睦公平最為切要,自必有公平辦法;中國亦願保全通商大局,總期於體制無傷,方為妥善。倘法國故違公法,或於中國照會置之不復、亦不退出兵船,中國亦惟力是視也;希貴大臣詳核見覆可也。須至照會者。

  附來往照會、電報各件。(六月二十二日)

  ·旨寄張佩綸等著就現有兵勇實力固守電

  旨:『張佩綸、何如璋力顧閩廠,苦守一月,忠勇堅忍,深堪嘉尚。疊飭南洋撥船,曾國荃節次電報實難分撥,陳寶琛亦云撥船適足速變,並與曾國荃會電有「船少而小,適以餌敵」等語,係屬實情;是以難強必行。著就現有水陸兵勇,實力固守。閩俗剽悍可用,如招營緩不及事,先募健卒,參用智謀出奇制勝,張佩綸等胸有權略,迅即籌辦。頃知基隆已復,深慰廑懷。所請「開濟」輪船赴閩,已飭南洋速撥。至所稱再宕二十日,法船續來等語;現已另籌辦法,二十日內必有調度,並先派陸路兵勇赴閩應援。粵營現紮廈門,應否到臺?著酌辦』。(六月二十三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李鳳苞電賠款可滅如不允難保和局電

  頃丹崖二十一來電:『苞知議院將議,昨又函剖非我咎,並託福先退閩船。頃茹令菠來云:已據基,人心稍靖;可先令孤拔退出閩口,以免啟釁。八十兆,亦可減;惟須我先允並非不顧津貼,即可妥定其數』。又云:『茹頗知巴傲,願復由苞與中堂或總署商;乞轉達』!又電稱:『福密擬約稿,屬電呈。一、津貼四十兆佛郎;二、全權畫押後即撤閩船,巴到津商約;三、先交十兆,法兵到高平、諒山、保勝後,即還基隆。以上各款,如中國允,福可請法允;否則,難保和局。候即覆』云。(六月二十三日)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法又圖臺請飭力戰固守電

  聞法又圖臺,此中國之利也。即有竄擾,內地不驚;一。土人頗強,兵食足用;二。瘴熟吐嘔,主利客否;三。非戰無策,軍民並力;四。法雖增兵大舉,斷不能深入全臺;頓兵久留,數月必困。外兵援閩,勢有不及;敵注臺,則閩解、他海口亦舒矣。請速飭劉督辦設法誘之、怒之;優旨懸賞,激勵軍民力戰固守,能使敵久留於臺,即以為功。昔鄭成功逐荷蘭,乃臺能勝夷證據。前旨詢出奇牽制之策,止此是困敵之方。通州電線宜連接,至要。(六月二十五日)

  ·粵督張之洞致總署請借款充軍費電

  寶源款,前電原在二百萬數內;刻匯豐已提足。惟計防餉及協云貴、援閩濟臺軍火用甚鉅,如戰事起,港商不能借,請多借百萬以備不虞;擬寶源、匯豐各半。請代奏。如准,望即速照巴使。(六月二十七日)

  ·使法李鳳苞致總署法議院提議決戰當據地挾制電

  茹昨在上議院云:『今據基隆,不過索償;尚非啟釁。因中國與各國不同,惟割據乃可商量。當接續據地挾制,以操必勝』云云。議院允今日再議。(六月二十七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劉銘傳抵臺後船乏器缺不能再守電

  滬局電鈔臺信:劉帥甫到,設防,無輪束手;閩信隔絕。閏月二十五日,法一輪至基隆放砲。六月十三日到基,法阻止,未能起岸,帥赴淡水謀轉運。十五日辰,來法船四,犯砲臺;帥馳援。及午,傷兵六十;帥令守營姜鴻勝密退以伺。十六卯,法兵登岸,二百人在北山站隊築營、二百人撲曹志忠營。及午,帥令章高元、蘇得勝率百人出東路,鄧長安率五十人出西路,曹志忠率百人中路迎擊;獲真酋三、旗二。敵潰,兵登山毀壘,下追及船收隊。海外孤軍船乏器缺,不能再守;已請南洋及閩速撥兵船云云。鴻章飭滬員設法僱洋船包運槍械赴臺,據覆風聲日緊,法船封口,洋商不敢裝送。又聞法派六船往越之海防運陸隊,似赴臺報復;實為焦慮。(六月二十七日)

  ·南洋會辦陳寶琛致樞垣請籌保全臺灣之策電

  法人不自悔,其謀增餉據地索償。南、北洋無一援船,閩廠同危;而臺灣文報不通、軍火不繼,若敵船麇至,勢將不支。萬一被佔,則恢復無重兵、贖還無鉅款,是棄臺也。請飭廷臣與北洋亟籌保臺之策!乞代奏。(七月二十七日)

  ·津海道盛宣懷致樞垣接劉銘傳電請速運兵械援臺電

  臺之得失,關係全局。省三與宣懷電:非南洋速派輪船馳運精兵、精械在分口上岸,則戰守皆難,全臺可慮等語。基隆封口,商船難至;可否奏飭粵調吳宏洛五營或方耀五營即攜精械,兵輪由旗後上岸?南、北洋撥船械,法船必退出,惟粵可去;遲則澎湖必失、臺南必封。他處添兵均易,臺則稍遲即阻矣。(六月二十七日)

  ·總署致美使法議和而備戰中國萬難受其欺朦照會

  為照覆事。

  中、法一事,承貴大臣思得成全之法三層,無任感佩。但此事最難堪者,聞法於五月十三日與越南立約,有逼令繳還中國印璽之說;顯違津約第四條有礙中國威望、體面之意。又六月十六日謝署大臣照覆本衙門,但言請人調停一節礙難允准,而派孤提督先於十五日卯時砲攻基隆砲臺,謝署大臣文內並不言及;即巴大臣亦於十八日始行照會曾大臣,言及基隆之役。而法國茹相函告中國駐法李大臣云:於十五日攻佔基隆砲臺,坐索償款。是法國動兵在兩國會議之時,實出意外;現即告以請人調處,法國堅執前意,恐未必照辦。即貴國主一再貽書相勸,法國蔑理逞力,恐亦難受善言。如煩貴大臣赴滬與巴大臣面商,而法之故智仍係一面會商、一面尋釁,貴大臣徒勞跋涉,本衙門尤抱不安。本日已照會謝署大臣轉致巴大臣:法國不容中國再有推擱反以兵力從事,中國必應照辦各節,中國萬難受其欺朦;並令曾大臣等各回職守矣。

  所有感謝貴大臣之意,合行照會。為此照會者。(六月二十七日)

  ·總署致法使法以兵力從事中國惟有另籌辦法照會

  為照會事。

  前於六月二十日,以福建基隆之事照會貴大臣是何意見?茲接曾大臣電轉巴大臣照會云:『我法國若再以兵力從事,使貴國必應照辦』等因。查貴署大臣於十六日致本署照會,有「聽人調停礙難應允」;而十五日業經襲取基隆。是乘商辦調停尚無覆音之際,遽爾用兵攻襲地方,此豈大國用兵之辦法!今謂以兵力從事,殆猶謂以前此辦法為得計;致中國力顧睦誼之心,無從再與商議。並據探聞法國又調陸隊由海防來華,則貴國現在心力所注可知;是此後有傷我兩國睦誼,若致損各國商務大局,皆貴國之所為矣。中國惟有另籌辦法以伸公法,而行事理之正。相應照會貴署大臣查照可也。

  再,經此次照會後,曾大臣等各回本職辦事;合併聲明。須至照會者。(六月二十七日)

  ·總署致各國公使法國有意失和無從再與商議照會

  為照會事。

  本月二十五日,已將法國種種無理情節布告貴國在案。查諒山之事,先由法國起釁;中國仍欲保全通商大局,是以特派曾大臣等前往上海與巴大臣重申前議,仍歸和好。乃六月十六日接謝署大臣照會,但云『准巴使函稱:聽人調停一節,本國礙難應允』,別無他語;而法兵已於十五日攻毀基隆砲臺。昨又接南洋電信轉據巴大臣照覆,反謂『中國有意耽誤,無心擬辦了局』;且云『法國若再以兵力從事,使中國必應照辦』:語多不近情理。且聞其又調陸隊,由海防來華。是法國有意失和,已可概見。曲直是非,天下定有公論;中國雖欲顧全睦誼,無從再與商議,殊為惋惜!相應照會貴大臣、貴署大臣查照可也。須至照會者。(六月二十七日)

  ·閩督何璟等致樞垣法如決裂請令南北洋各船來閩夾攻電

  閩民私約:聞砲即將南臺洋行焚燬,並禍各國,已連罵他國人;恐釀釁端。法欲於東南孤懸僻島任意肆擾,閩為孤拔所牽制;南、北斂船分守,沿海可慮。我船不互援,是守局、非戰局;彼船可四擾,是海寇、非流寇。守孤喫虧,擾久生亂;懇飭內外臣工謀萬全!如決戰,宜令南、北洋援船來閩夾攻,使臺大捷;庶彼船不能肆擾。彼此互商,祗此一著。臺北勝負,近日無所聞;霆、慶兩營在基隆,萬難調動。請代奏。(六月二十八日)

  ·旨寄彭玉麐著撥兵赴臺電

  旨:『法人注意臺灣,傳聞有復據基隆並擾臺灣之說;臺南北均形喫重。著彭玉麐速撥吳宏洛五營或他軍攜精械,航海至旗後上岸。該尚書等力顧大局,必能妥籌援應,迅赴戎機;以後並當設法接濟軍火。前撥方恭敉五營現紮廈門,應否赴臺?著穆圖善遵前旨妥速酌辦。臺灣情形,探准報聞』。(六月二十八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已飭雇英船運軍火赴淡水電

  頃飭滬員密僱英商輪船運軍火赴淡水,即日開駛。赫德即日赴京。(六月二十九日)

  ·總署致何璟勿任法兵船出口電

  聞孤拔兵船要出口,求我兵船暫且離開以存體面,伊有急救東京之信。本日謝署使照會索八十兆佛郎,限二日;否則出京,孤拔自取償補云云。該洋船設詞赴越,實必赴臺;祈速查情形籌辦,勿任出口為要。希轉知穆將軍。(六月二十九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計脅孤拔不放出口然後招降電

  鈞電以「孤拔內船要出閩口,求我兵船離開,設詞赴越實赴臺」等語,既奉有「不能不以兵戎相見」諭旨,閩口內孤拔三船似未便任出口外。一則援東京,不利於劉永福;一則赴臺,省三勢孤。鈞署可否請旨速電閩省久與相持,不放出口;或計脅孤拔仿前人招降之法,並招口外五船悉降中華,然後收其六船,安插酋長兵卒以弱彼勢?亦是一策。倘能辦到,則中華之威大振矣。是否有當?聊陳採擇。(六月三十日)

  ·臺撫劉銘傳奏守護基隆大獲勝仗摺(附上諭)

  臺灣巡撫劉銘傳奏:為基隆砲臺為敵攻陷,我軍復踏毀敵營,大獲勝仗事。

  竊臣前將抵臺日期並查看基隆砲臺情形,陳報在案。前月二十五日,即有法人兵船一隻灣泊基隆口門;詢其前來之故?則答以巡弋海口。臣一面密飭將弁嚴行戒備,一面督催趕將海口社寮砲臺興工修築。惟購運各料不得輪船運載,諸務束手;當即飛函商告閩省,請將「永保」、「琛航」兩官船勻撥前來應用。而閩、臺兩處,音信隔絕已近一月;前由上海裝運赴臺砲械,又因久無輪船,遲遲不到。自本月初一、二等日法人時有兵船一隻到基隆巡探,停泊一半日即行開去;而前次所到之法船一隻,則仍不動。當以和戰之局尚在未定,不便自我開釁。適其時「伏波」兵船由臺南裝載新調提督章高元所部之武毅軍頭批勇丁五百人甫到基隆,閩省復將「伏波」調裝澎湖潮普軍兩營回省,臺兵益單、輪船全無;當飭章高元督帶所部駐紮基隆砲臺左近以資輔助,並派提督蘇得勝幫同照料。其在上海運解砲械委員遊學詩因中國各輪船皆憚於南下,於初九日設法商僱德商「萬利」輪船前來,甫於十二日抵滬尾海口;其時臣在滬尾督令孫開華所部興工修築砲臺,見軍裝運到,即令將基隆應用之砲位、水雷等件仍由「萬利」船運基布置。該船駛到基隆,法船兵酋堅阻,不令卸載;而德商輪船不能久耽時日,仍即由原船裝回滬尾。臣回至淡水接信,正擬設法改船裝運,忽於十四日續來法兵船四只駛近基隆。旋有該船兵酋李士卑斯專通事告知曹志忠、蘇得勝,據稱「中、法和議不成,限期已屆,次日各口皆要開仗』;隨帶來戰書、告示各一紙,語多狂悖,聲言定次日八點鐘攻打砲臺。該提督一面督勇嚴守、一面飛報到臣;於十五日黎明接到來書。前以該處砲臺本不足恃,曾於前摺奏明;當即飛速親往督戰。行至半途,即聞砲聲;知係接仗,趕速趲行而至。法人於辰刻開砲攻臺,營官姜鴻勝督勇還砲相應;祗有洋砲五尊,土砲無用。砲臺祗守當門一面,敵人由旁攻擊,砲臺不能旁應;章高元、蘇得勝各帶隊百餘人,伏於砲臺牆外溝中。該船巨砲猛攻不息,自辰至午兩時之久連放排砲,將臺前牆全行打碎,火藥房亦同轟倒;章高元、蘇得勝密令姜鴻勝率勇退出,計傷亡弁勇六十餘人,半多壓傷。砲臺我不能守,法亦未據。其時臣亦至,當以法人一意逞強,固有輕我之心;非誘其陸戰,不足挫其兇燄。即刻將海邊不能守禦各營,飭移山後以避敵砲;曹志忠正營並中營離海雖近,中隔小山,仍令照常設守。一面激勵士卒,預備惡戰。十六日卯刻,果有法兵四、五百人,以一半在曹志忠營北山頭站隊築營、以二百餘人直薄曹志忠之壘,仍用輪船炸砲助攻;自卯至午,連環鎗砲不息。曹志忠一面守營,親督王三星等率隊二百餘人出營迎擊。臣派令章高元、蘇得勝率隊百餘人由東路抄擊,復派已革遊擊鄧長安率親軍六十人由西路繞擊;曹志忠見兩路兵至,士氣益壯,奮勇直前。法兵見我軍齊進,連放大砲排鎗;鏖戰一時許,我勇所恃後膛鎗皆能命中,擊倒法軍山上持旗兵酋二名、山下法兵頭一名,敵軍一齊潰敗。我軍乘勝追上山頭,將敵營踏毀,奪獲洋鎗數十桿、帳房十餘架並坐纛旗二面(此外洋行軍最恥之事),斬馘首級一顆;法兵傷亡不下百餘人。直追至船邊,始行收隊;我勇傷亡者僅數人。此十五、十六兩日法兵犯我基隆〔陸戰獲勝之情形也。伏念基隆〕砲臺不堅、砲位不多,彼族久有竊議;今突以五船相犯,實窺我無砲無船,早有藐視之心,妄想佔據。今幸仰託聖主威福、將士用命,有此血戰稍挫兇鋒,實足以抒眾憤。惟追奔到船之際,海口若有兵輪數隻首尾夾攻,敵船皆為我有;失此機會,殊為可惜!法人自入中國以來,未有如此挫敗,勢不甘心;若再加兵增船來犯,臣兵單器乏,何以應敵!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海外孤單、事機萬緊,敕下南、北洋大臣並閩省督、撫迅即選撥能戰兵輪十隻,擇將統帶前來助戰,以期驅敵出境,布置方能措手;無蹈各守各境,坐失機宜之轍,曷任急切待命之至。謹奏。

  光緒十年六月十七日發。

  三十日,奉上諭:『劉銘傳奏「臺北基隆為敵攻陷,我軍復踏毀賊營,獲勝情形」一摺,法國兵船駛至臺北基隆口岸,於六月十五日該處砲臺擊毀,十六日法兵上岸力撲營壘;經劉銘傳及總兵曹志忠等督軍迎擊獲勝,敵兵潰敗。劉銘傳調度有方,深堪嘉尚;著交部從優議敘。尤為出力之記名提督福建福寧鎮總兵曹志忠,著賞穿黃馬褂。提督章高元、蘇得勝,均著遇有總兵缺出,即行簡放;並賞給清字勇號。餘各從優獎敘』。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四。

  ·軍機處致張佩綸等津議不成即與法戰並嚴密布防電

  本日本擬明發諭旨,聲罪攻擊。昨接李鳳苞來電:『福云先恤五十萬,俟巴到津商結;倘商約便宜,冀可不償』等語;現奉旨:『由署電李與外部妥議,恤款決不能與;如巴允到津商結,或有枝節,亦不准許。諭旨暫停明發;倘津議不成,即與決戰』。閩、臺近日情形如何?頃奉旨:『事急,決不可放孤拔出口。所有閩、臺防務須嚴密布置;如有出奇制勝之策,即當相機密籌以求必勝。臺北已令南北洋、廣東接濟軍火;望轉電省三』。(七月初一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擬調章部援臺程部援閩電

  奉敕已竭力撥濟省三軍械並協餉二萬,僱船逕送淡水,後日抵臺。臺人能戰,有餉械,可就地募兵。吳宏洛守長泰,無可代撥。竊思章鎮高元即銘軍親兵;章部二營到臺,餘八營現紮江陰,皆曾隨唐定奎渡臺者。此八營不惟銘部,且恰是章部;若抽數營由滬賃船援臺,地熟將習,尤相宜。昨電旨派程文炳由江西援閩,路遠難達;若令章部援臺、程部紮江陰,自漢口下,三日可到,似便。再,溫州鎮吳鴻源曾隨左相駐臺熟悉,現病居廈門;可否令吳募數營援臺、或赴臺募勇數隊?管見請商之。(七月初一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淞江法船南去閩臺海線由我收買電

  滬局來電:『原舊淞江法船二,昨已南去;聞赴臺。巴使亦出洋,滬僅法船一。現與大北、大東兩公司議辦由閩至臺海線事宜,由我照價收買;俟有成局,再聞』。(閏七月初一日)

  ·總署致李鳳苞法如仍議和約可派人來津電

  二十九午電悉。謝已下旗出京,顯與中國失和。今既有此電信,應與外部言明:法十六日尚來照會,十五日已攻基隆,福州內港兵船未退;是以中國亦即進兵越南,並將劉永福收為我用。聖意堅定,即請明宣諭旨,布告天下,一力主戰。適得來電,今日再乞聖恩暫緩明發;法如欲仍議津約,中國亦不為已甚,正可由法國派人來津與李中堂詳議。議定再撤越南兵,並可令劉永福不再動兵。賠償本無此理,華不應與、法不應受。況既有基隆之役,即以恤款論,彼此已可相抵,應作罷論。法如照辦法船不擾口岸、滇粵兵亦不再進,即可保全和局;否則,閣下速行電覆。如此信未覆以前孤拔或肆行滋擾,中國惟有盡力攻擊而已;並望詳告外部。(七月初二日)

  ·何如璋張佩綸等致樞垣謝議不成法必擾閩請撥快船電(附旨)

  謝議不成,法必以全船擾閩。英、美調停,無非袒法。和則彼全體面、我失體面,戰則眾寡不敵。滬無法船,請嚴旨速撥五、六快船來閩助勢;使力足相抵,和戰方有結局。若再延宕,誤閩即誤大局。

  七月初二日,奉旨:『疊據何如璋、張佩綸電稱「請飭撥五、六船速到閩,方可阻法戰;如仍延宕,誤閩即誤大局」等語。法艦集閩口,被阻於臺,難保不求逞於閩;增船誠為要著。南、北洋現無急警,且法尚願商議;撥船諒不至被搶。李鴻章、曾國荃各撥兵船二隻,剋日抵閩;大局所關甚鉅,勿分畛域、毋存成見。法如蠢動,何如璋、張佩綸當竭力戰守,不准以待船藉詞諉卸。軍火最要,彭玉麐等請飭南、北洋速向洋行定貴,餌以重利,商令設法通融送交;該大臣等妥速辦理。據張之洞等電稱:「粵軍難再抽撥,章高元舊部八營既紮江陰,可撥數營援臺」等語。曾國荃傳知程文炳趕募數營,即日東下填紮江陰;程文炳到後,再飭章高元舊部赴臺』。

  ·閩督何璟致樞垣法船離滬趨臺趨閩未定乞速援電

  法船離滬,巴上船;併力趨臺、趨閩,未可定。我船少,不足恃;馬尾不保,省城亦危。乞嚴旨速援!(七月初三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李梅云淞滬保無法兵閩臺不能無事電

  巴仍在滬;據李梅云:『吳淞、上海、松江一帶保無法兵來犯,福、臺恐不能無事;法廷已電孤拔矣』。(七月初四日)

  ·閩海疆會辦張佩綸致樞垣與法交戰船焚廠毀請派兵輪赴援電(二件)

  初三日午刻,法領事照稱:明日開戰。署各電甫到,孤拔早已得巴黎信,猝攻我船,鐵、木、雷大小十一艘乘潮猛擊。我守久兵疲,船小援絕,拒戰兩時,亦壞其雷船一、焚其兵船二;而我大輪一、小輪五、商艇戰船均壞。諸將誓死,無一登岸;深堪慘痛。法乘勢攻廠,黃超群猶守露廠,擊斃法兵官一。無蔽無砲,必不能支。長門電線亦轟焚。綸罪無可逭,請奏聞逮治。(七月初五日)

  初三日午刻,法領事照稱:本日開戰。甫電告馬尾、長門,而法人先行開戰;水陸將士誓死抵禦,我火輪七、小輪商艇均以勢力不敵被燬;閩船、法船水師弁勇,互有傷亡。船廠續又轟焚,長門電線已斷。陸路被阻,未知勝負確信。刻法船盡泊馬江,窺省城;民怨及各國。省防危而兵單,應請南洋多派兵輪、江西振武五營速赴閩省。(七月初五日)

  ·諭軍民人等法國渝盟肇釁不得已而用兵電

  上諭:『越南為我大清封貢之國二百餘年,載在典冊,中外咸知。法人狡焉思逞,肆其鯨吞;先據南圻各省,旋又進據河內等處,戕其民人、利其土地、奪其賦稅。越南君臣闇懦苟安,私與立約,並未奏聞;法固無理,越亦與有罪焉。是以兩予包涵,不加詰問。光緒八年冬,法使寶海在天津與李鴻章議約三條,正飭總理衙門會商妥籌;法又撤使翻議。我存寬大,彼益驕貪。越之山西、北寧等省為我軍駐紮之地,清查越匪、保護屬藩,與法國絕不相涉。本年二月間,法兵竟來撲犯防營。當經降旨宣示,正擬派兵進取,力為鎮撫;忽據該國總兵福祿諾先向中國議和。其時該國因埃及之事岌岌可危,中國明知其勢處迫促,本可峻詞拒絕;而仍示以大度、許以行成,特命李鴻章與議「簡明條約」五款,互相畫押。諒山、保勝等軍,應照議於定約三月後調回;疊經諭飭各該防軍扼紮原處,不准輕動生釁,帶兵各官奉令維謹。乃該國不遵定約,忽於閏五月初一、初二等日以巡邊為名,在諒山地方直撲防營,先行開砲轟擊;我軍始與接仗,互有殺傷。法人違背條約,無端開釁傷我官兵,本應以干戈從事;因念訂約和好二十餘年,亦不必因此盡棄前盟,仍准總理衙門與在京法使往返照會,情喻理曉至再、至三。閏五月二十四日,復明降諭旨照約撤兵,昭示大信。所以保全和局者,實已仁至義盡。如果法人稍知禮義,自當翻然改悔;乃竟始終怙過,飾詞狡賴,橫索無名兵費。輒於六月十五日佔據臺北基隆山砲臺,經劉銘傳迎剿獲勝,立即擊退。本月初三日,何璟等甫接法領事照會開戰,而法兵已在馬尾先期攻擊,傷壞兵商各船、轟毀船廠;雖經官軍焚燬法船二隻、擊壞雷船一隻並陣斃法國官兵,尚未大加懲創。該國專行詭計,反覆無常,先啟兵端;若再曲予含容,何以順人心而伸國法!用特揭其無理情節布告天下,俾曉然於法人有意廢約,釁自彼開。

  各路統兵大臣暨各該督、撫整軍經武,備豫有年;沿海各口如有法國兵輪駛入,即督率防軍合力攻擊,悉數驅除。其陸路各軍有應行進兵之處,亦即迅速前進。劉永福雖抱忠懷,而越南昧於知人,未加拔擢;該員本係中國之人,即可收為我用。著以提督記名簡放並賞戴花翎,統率所部制勝出奇,將法人所佔越南各城迅圖恢復。凡我將士奮勇立功者,破格施恩,並特頒內帑獎賞;退縮貽誤者,立即軍前正法。朝廷於此事審慎權衡,總因動眾興師,難免震驚百姓;故不輕於一發。此次法人背約失信,眾怒難平;不得已而用兵。各省團練之兵,咸能同仇敵愾;並著各該督、撫督率戰守,共建殊勳,同膺懋賞。此事係法人渝盟肇釁,此外通商各國與中國訂約已久,毫無嫌隙;斷不可因法人之事,有傷和好。著沿海各督、撫嚴飭地方官及各營統領,將各國商民一律保護;即法國官商、教民有願留內地安分守業者,亦當一律保護。倘有干預軍事者,一經察出,即照公例懲治。各該督、撫即曉諭軍民人等知悉:如有藉端滋擾情事,則是故違詔旨,妄生事端;即著嚴拿正法,毋稍寬貸。然料我朝忠義兵民,必不出此也。將此通諭知之』。(七月初六日)

  ·使英曾紀澤致總署我不可承認先宣戰電

  局外有兩與、兩拒二例;兩與名似公,實助法。蓋中、法之於英埠,我不必用、法不可少也。澤求龐用兩拒例,龐允;但懼法,云『取基、攻閩以催償,非戰也。中云李使有事往德,非撤使也;英何能遽說兩國失和而守局外乎』等語。澤意:我不可言先宣戰;然可告法及各國云:『倘再有基隆之舉,即算法先宣戰』云云,似有益。法諱有戰,懼援局外例所困也。又云:『英、法誠不睦,然埃及無動兵之事』云。(七月初七日)

  ·旨寄楊岳斌著募軍出膺重任電

  旨:『戰局已開,軍情萬緊。楊岳斌深諳兵略,當移孝作忠,力圖報稱;著卞寶第傳知剋日募勇成軍,出膺重任』。(七月初七日)

  ·漕督楊昌濬致樞垣閩事緊急請准招兵添械以便赴援電

  奉上諭命臣督師赴閩,應欽遵。閩事緊急,清淮兵餉兩絀,無可運動。擬商督臣於江南抽調四營、浙江抽調一營,率以先行;一面派員赴湘招募,以足十營之數。其餉請江蘇月協二萬、江西月協一萬、湖北五千,軍火暫由金陵接濟。倘南、北洋能各撥兵輪數號前往會剿更妥。乞代奏!(七月初九日)

  ·旨著張佩綸等仍擇要駐紮為省外遊擊之師電

  旨:『據何璟等電報長門、金牌砲臺被法攻毀,殊堪發指!省防危急,現在催調援師,何璟等當嚴密佈置,堅定紡守;穆圖善、張佩綸仍當擇要駐紮,為省外遊擊之師。聞孤拔有帶船出口之說;該酋果欲他往,當嚴扼出口,勿任再行入犯。有人奏:滬尾、基隆宜塞等語。著電劉銘傳察看酌辦』。(七月十一日)

  ·旨寄楊昌濬著迅速赴閩電

  旨:『昨據楊昌濬電稱:擬抽調江、浙各營。著曾國荃於北來恪靖七營中擬與四營,交楊昌濬迅帶援閩。前有旨令湖北、湖南、江西督、撫募勁旅一、二萬人,著楊昌濬選派將領前往,即於此項新募勇內挑選成軍。閩省情形萬緊,務當剋期齊備一切,迅赴戎機』。(七月十一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撥兵援閩電

  今早津電:『事已至急,宜以沙船裝石塞吳淞口以慰民心』;荃飭照辦。旨飭銘武三、四營援臺而船不可賃,祗要□通,荃始可撥。楊漕督奉旨援閩,要荃撥恪靖四、五營;荃允七營赴通之外,另撥四營援閩。程文炳不知何日可到,亦允撥與援閩;另募八營接此汛地。(七月十二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五。

  ·漕督楊昌濬奏法船已出閩口片

  楊昌濬片:

  再,正繕摺間,接准督臣轉電『滬報:法船已出閩口,毀我華洋各砲而去,擬以二千人佔據全臺;孤拔則率船往吳淞,又說往北洋而行。如果屬實,閩省當無恙』等語。而以臣度之,聲東擊西,彼之慣技。此次法人犯閩,並未在受懲創;忽舍而他去,攻臺、次廈均在意中。其稱赴吳淞、赴北洋者,或故作詭詞,使我不測,牽制我師;以遂其兇狡之謀。如竟來撲吳淞,則局勢又變矣。自有海防以來,往往敵佔先著、我落後著,敵用活著、我執呆著。大洋之中誠難與爭鋒,而閩口因按兵不動,轉為所乘;坐失事機,良可惜耳。謹奏。

  光緒十年七月十五日奉旨:『……』。

  ·滬道邵友濂致總署報告法船在各口數目電

  李梅將去,接任蕪湖領事者為巴使參贊葛林德。頃向張志均云:『添調六船已到,現計法船在馬祖山者十三、在基隆者四、在香港修理運物者四,注意可擾廣州;孤拔仍擬北往』。並云『如允轉圜,當為盡力』。友濂告以若法認賠船廠、砲臺、船砲並抵償華兵之命,庶可議和。馬尾獲大勝,而巴、李興致反不佳;外間盛傳孤拔死,似非虛。謝於今日已起行回國。(七月十六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請令楊昌濬等援閩並撥付行糧電

  旨促唐定奎,然已足疾不能行;惟有責成張景春。且省三已調劉朝祜「銘」字四營,海路可通,即應渡臺。荃札張景春招廣州勇四營為江陰久遠之防,此不可緩辦者也。程文炳來信云:『調湖北成營,似可飭遵前旨先率此三千人由江西入閩,不必候回皖招新營』。楊漕督援閩,亦祗可攜四千人合程文炳之三千人分兩路次第進發。石泉要調恪靖四營與之援閩,指調李光久而未派換統領;光久因先已允許陳士傑委員,光久一營即屬添招二營迅赴山東,許為總統。如光久不入閩,則應派何紹彩一營與鍾紫云、王紫田三營隨石泉入閩;石泉定計自招三、四營繼進:均應候旨施行。石泉須三、四萬兩為行糧,擬由淮運庫撥付;陳士傑須借萬兩與李光久招二營及光久老營之川資,亦不能不資之運庫。(七月十七日)

  ·諭左宗棠督辦福建軍務穆圖善楊昌濬幫辦軍務電

  上諭:『大學士左宗棠,著授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將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濬,均著幫辦軍務;三品卿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著以會辦大臣兼署船政大臣。詹事府少詹事何如璋,著來京』。(七月十八日)

  ·旨著曾國荃援臺並堵塞吳淞口電

  旨:『劉銘傳電報:聞法調兵四千攻臺,滬尾法船已到,口門閉塞;臺北萬緊等語。劉銘傳孤軍待援;劉朝祜四營現往一千,尚未全數前往。著曾國荃僱船續裝赴臺,並竭力另籌援應;一面設法,一面電聞。吳淞堵塞,留一活口,愈窄愈好,不必二十五丈之寬。該督所稱法船有三、五隻到口外,立即堵塞;萬一臨時趕辦不及,必致誤事。務必預為籌定,確有把握。英商訂購大砲十個月方到,未免太遲。著再籌商提早,方可應急』。(七月二十九日)

  ·南洋會辦陳寶琛致總署法議租基隆及造鐵路地段均不可允電

  邵友濂電:『頃德璀琳與巴議:一、租基隆若干年,法出租銀;一、給法日後造鐵路地段,賠費作罷論』。查中國自造鐵路,權在我,故利;聽外國造,權在人,則害。暫租基隆,即盤據全臺之漸;以地資敵,尤非計。二事之害甚於賠費,不可允也。(七月二十九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六。

  ·軍機處奏美使來議法事公擬辦法呈覽摺

  醇親王奕譞等奏,近日美使楊約翰來議法事,臣等公擬辦法三條,呈請御覽。

  光緒十年八月初五日。

  一、法人不候覆十四日照會遽攻基隆,又乘議和之際駛入閩河、突攻我馬尾,恃詐無信,實為環球各國之玷。諒山之役,中國已寬不索償;此次必當索賠砲臺、兵船之費,乃可言和。

  一、法人近與越約第十款:『各國人民寓居越南東京等處,概歸法國統屬;一切土人與客民互相爭訟之事,統歸法官審斷』。查各國寓居之人,向皆統以領事,即有詞訟亦係會訊;斷無統歸其國審斷之理。況法係保護之國乎?是直藐視各國,隱有獨尊之勢。凡我華洋皆有在彼寓居之人,豈能甘受此無理之舉,而自違公法之定章乎!必當將法人保護之權及與越南新約,合我華洋各國之力,必使銷廢;使其體制與各國無殊,中國乃可言和。

  一、各國自定約通商以來,敦信修睦,歷有年所;商賈日增,風氣日洽。茲以法人逞兵之故,種種行為所以違背公法貽各國他日之患者,隱憂實大。他事姑不瀆述,即以商務而論。法國重於傳教,商賈獨少;各國則非商不富。兵事既開,難免虧折;在中國保護周備,即地方居民稍有抵牾,無不極力持平,設法速結。情理既孚,各國皆能共諒。在法國與各國和好有年,雖明知其無理,致商務受累,又不肯向其理論,以致昇平之象漸變為蕭索之局;豈我華洋共保環球之初心哉!中國之拒法人者,非欲駕乎法人之上;特不願法人日肆狡謀,駕於華洋各國之上也。所以據理而爭者,即為各國保全公法,不願有此強凌弱、大滅小之患也。國之強弱,安能長保。各國若但就目前而論,則中國之據理力爭,似乎無關輕重;若計及億萬斯年,未必不欽嘆我中國居心之厚而痛恨法國之貽患無窮也。所以中國必當乘此與有約各國計定一極公極當、永無流弊之法,然後乃可與法國言和等語云云。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分批運兵至臺灣電

  頃得龔道電:『頭次裝送渡臺之勇,初二早到淡水,平安無恙。初二夜船到江陰,送第二批;再有船到,可送第三批也。此次船價極重,受商輪鞭笞之辱』。劉朝祜已有千人及多次軍火到淡水,稍慰;惟江南為援臺、援閩所費不貲,餉項益絀耳。四營赴閩,已報初三、四、五抵湖口起行。唐定奎足疾未愈,頃已赴江陰。(八月初八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李鴻章轉總署法敗於滬尾聲言報復電

  廈門來電:『二十日,法登岸攻擊滬尾,經孫開華等擊敗;非常鏖戰,法死二、三百人,陣斬二十五名,我軍傷止百餘人。將士露宿十餘日,傷亡愈多、勇士愈少。南路土匪蠢動,運道梗塞;無錢無援,臺局不堪設想。滬泊法船八艘、基泊五艘,依山頂立築營壘,聲言報復;危在旦夕』。請轉總署。(八月初十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李鳳苞電稱法廷戰志已決電

  李丹崖電:『昨法會議,飭孤拔聚全力於基隆,依山建壘;意存久佔。又前畢相願調停,令外部邀苞與法使不期而會;法使云:「一須華兵永不出界,不提屬國;二須佔臺灣等處,或現償」。法使去,外部云:「償恐不允,應電告」。苞謂「戰志已決,不便告」。外部催覆。乞轉電』云。(八月十一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淡水法兵輪追趕華安船電

  十一「威利」船運江陰銘營至浙洋面,遇「萬利」船自臺回,告知滬尾口初四日到法兵輪三隻梭巡;省三諭見運船,即令回。該船仍將勇械裝回。頃「萬利」船主來見,據云初九見一輪離淡水十餘里,法二輪趕去,似是「華安」。如此,「華安」人船必失。(八月十二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華安船被法船拖往馬祖澳電

  邵道今夜來電:『「華安」船在淡水被法船拖往馬祖澳』云。「華安」乃邵道購備,專運臺北勇械及探信者;以後恐更梗阻。(八月十三日)

  ·閩撫張兆棟致樞垣請令何璟俟楊昌濬到後交卸電

  七月二十七日奉上諭:『何璟著來京,另候簡用。閩浙總督,著楊昌濬補授;未到任以前,著張兆棟兼署』。自應欽遵辦理。惟督、撫兩署公事繁多,軍務、洋務均由督主持。計楊昌濬抵閩,相距不過旬日,此時不必展轉交替;擬請飭令何璟暫緩離任,俟楊昌濬到後,再行交卸。(八月十三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聞基隆已失電

  基隆聞已失守,我軍失利。今日下午接福局電,謹聞。(八月十五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請飭閩藩將海關存款送臺以救危迫電

  臺電云:『餉缺,英商須見廈門海關印文方兌銀。請旨速飭閩藩司將前奏匯存三十萬、借款二十萬,飛速由廈門孫道將海關存備先給印文交彭提臺設法送臺,以救危迫』。臺北餉缺兵單,臺南不肯接濟;朝廷如何拯救,非空言了事。(八月十五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法一意困臺地促餉缺萬一有失如何收拾請代奏電

  法一意困臺,孫、章皆病,營哨、勇丁病故太多,土勇五千不得力;索餉尤急,庫局虛竭。林紳學家遷徙,劉壽鏗極力勸助現洋十萬元、米數千,勉支一月;十月底無可設法。請旨速飭福督轉飭廈門閩關道借銀二十萬,知會葉文瀾屬其迅知會英商存銀在廈,見兌單即發,或能與商人議兌;務求設法賃民船由彰化、新竹五鼓進口,千萬勿遲疑觀望。劉電云云,謹乞代奏。臺北一失,兵奔臺南;地促餉缺,更難立足。朝廷當念失臺之後,如何收拾;萬不能遷延坐視。法人堅狠,船泊滬口,巨浪狂風,不移一步。臺南奉旨接濟,尚未回復。目前民情惶惑,難以派勸;官紳皆請奏開實官捐輸,緩不濟急。再,「飛虎」巡船至滬尾,被法扯去云。(八月十五日)

  ·旨寄左宗棠著迅速赴閩保全臺灣電

  旨:『疊據電報,閩口法船大隊南行,自必全力注意臺灣;本日有基隆已失之信。閩防緊急,左宗棠現在行抵何處?著即迅速前進,妥籌調度。該大臣固無庸身臨前敵,刻下必須駐紮閩境,乃可就近調遣。目前以保全臺灣為最要,左宗棠熟諳方略,務當竭力圖之』。(八月十五日)

  ·旨寄曾國荃穆圖善等臺灣萬緊著急籌接濟電

  旨:『電穆圖善、曾國荃等:臺灣萬緊,曾國荃、穆圖善無論如何為難,總須設法與臺互通消息。如臺南可通,務當派兵繞越渡臺,不准膜視。廣東距臺近,彭玉麐、張之洞急籌接濟;李鴻章著一體統籌,使兵械無缺。曾國荃咨催楊昌濬迅速赴臺,與穆圖善調度策應』。(八月十六日)

  ·旨寄岑毓英潘鼎新等著攻西貢以緩臺禍電

  旨:『電岑毓英、潘鼎新:法船大隊南行,復有基隆失守之信;惟有攻逼西貢,臺灣乃可稍松。著滇、粵兩軍分道速進,岑毓英並激勵劉永福先攻克太原、北寧各城;越南義民如有可為內應者,設法聯絡』。(八月十六日)

  ·旨寄李鴻章等臺防緊急著南北洋趕籌接濟電

  臺防緊急,著南、北洋趕籌接濟。前調未赴各營,如兵勇未能立時起程,可先設法多運軍火、器械前往;彭玉麐、張之洞趕緊設法。臺南防務,劉銘傳督飭劉璈嚴行防守;長門等處,穆圖善趕辦堵口以固門戶。(八月十八日)

  ·滬道邵友濂致樞垣法攻淡水電

  基隆確於十四日被法陸兵二千登岸佔據;淡水昨晚開仗,尚無信。(八月十九日)

  ·旨著楊岳斌幫辦福建軍務設計渡臺迅圖逐法電

  旨:『法兵既佔基隆,臺北府城萬緊;著派楊岳斌幫辦左宗棠軍務,即帶湖南現有八營迅赴福建駐紮漳、泉一帶,聯絡該處士紳、土勇設計渡臺,暗結紳士速圖逐法之策』。(八月二十二日)

  ·旨寄劉銘傳法據基隆著聯絡劉璈攻剿電

  旨:『據李鴻章電稱:「法兵登岸接仗,劉銘傳棄基隆、保後路;法兵帶機器掘煤,募土勇為兵」等語。基隆要地,豈容法兵佔據!著劉銘傳乘其喘息未定,聯絡劉璈同心協力,合隊攻剿;並募彰、嘉勁勇助戰,將敵兵悉數驅逐。立功者上賞,退縮者即正法。臺灣孤懸海外,他處緩不濟急;劉銘傳當聯絡紳董,因地勸捐。如軍械缺乏,即中國軍器亦可應急。臺地巨族多養私丁,可急召頭人,重賞募用。法人甫至,即能賃募土勇;劉銘傳駐臺多時,何以不克收為我用耶』?(八月二十二日)

  ·旨寄潘鼎新臺北緊急著飭王德榜進兵牽制法人電

  旨:『電潘鼎新:據報蘇元春攻克陸岸縣,奮勇可嘉;著將詳細情形,速行馳奏。臺北緊急,該督、撫督飭王德榜各軍設法前進,勿稍鬆勁;俾法人應接不暇,臺圍可漸鬆動』。(八月二十三日)

  ·旨寄劉銘傳基隆要地著勸臺北義團助戰電

  旨:『電劉銘傳:基隆要地,銀米不缺;富戶豪民,皆可收為我用。可設法派團勇分起擾敵,並勸臺北林姓集團助戰;尤須激勵紳民,倡義逐法,朝廷不吝爵賞』(八月二十三日)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請敕臺民起義逐法不吝爵賞電

  請旨敕臺灣紳民起義糾眾逐法人、保闔境者,封以五等之爵;團勇仍予優保重賞。所費口糧,立功後報明補發。捐餉者,減成從優給獎。成功後,並免臺地蠲糧一年。若臺民並力,當可驅法。團雖遜於兵勇,取其勢眾。洋兵最患夜戰,若分作十餘起,分路更番日夜擾敵,疲其兵力、耗其子藥,兵必困;官軍乘其乏,必可勝。請令臺灣鎮、道分頭籌辦。事亟至此,非破格爵賞,不能鼓眾心、破強敵。果能成功,豈在黃梧、施烺、李長庚下:此閩之成案也。(八月二十三日)

  ·滬道邵友濂致樞垣基隆淡水以空砲臺誘敵電

  十二、三、四等日,基隆、淡水以空砲臺誘敵猛攻,一晝夜獲砲子萬顆。十四,法軍二千登基隆;兵已五路豫伏,是夜合圍,殺法兵、漢奸千人,獲大砲九尊、洋鎗二千餘桿。適自運軍裝亦到;械足備單,專望濟師。法船在基隆九隻、淡水四隻。(八月二十四日)

  ·旨克復基隆著各省疆臣曉諭居民勿為敵誘勿毀教堂電

  旨:『據曾國荃電稱:「官軍十七日復基隆,斃法兵五百餘,溺斃無算;降者數百」等語。聞法借僱工為名,誘土人以利;到則逼之翦髮易衣,驅赴前敵。此次基隆殺者、降者,多此輩;著沿海各省將軍、督、撫剴切曉諭居民引以為戒,勿為敵誘。潮州、溫州均有毀擄教堂之事,波及他國。現在籌辦軍事,不可別生事端;尤當聯絡與國,以孤敵勢。著即隨時彈壓,是為至要』。(八月二十五日)

  ·旨寄劉銘傳克復基隆優獎將士電

  旨:『電劉銘傳:據報官軍克復基隆,斃洋兵甚多;深堪嘉尚。俟詳細情形奏到,降旨頒賞優獎。臺地兵單,著遵前旨,募兵激團嚴防痛剿。法僱土人赴敵,被殲;劉銘傳曉諭居民,勿為賊誘』。(八月二十六日)

  ·旨寄劉銘傳法受大創必擾他口著嚴防電

  旨:『據曾國荃電:「法船攻滬尾,經孫開華擊敗。南路土匪蠢動,運道梗塞」等語。法在基隆受此大創,自必分擾他口;著極力堵禦,勿令駐足。南路土匪蠢動,劉銘傳勢難兼顧。嚴飭劉璈或剿或撫,趕緊肅清內患,兼顧各口;仍隨時接濟臺北各軍糧餉、軍火。如款項短少,光向紳商暫借;解到即還』。(八月二十七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德相與法相結合圖佔全臺電

  倫敦廿七日電:『德相畢士麥已抵巴黎晤法外部茹斐理,德、法尚有仇怨,今為埃及事德頗袒法,遂訂密交;深為疑詫』。頃香濤電告,有「畢赴巴黎結法圖華,與英、法、美佔租界」等語。又據德璀琳密稱:『德國素垂涎臺灣物產,覬佔口岸』。又據滬報:『法新添鐵甲五、一等快船四、二等快船一、水砲船十餘艘陸續來華,已有行抵馬祖、基、淡者』。是其圖佔全臺、肆擾沿海之意,可揣而知。若再有他國密謀暗助,大局不可收拾矣。(八月三十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七。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法船在滬尾被我軍戰敗情形電

  福州電云:『二十有法船八至滬尾,用小船數十隻載千餘人登岸;自辰至午,猛戰三時之久。法敗,我軍銳氣更壯,陣斃四道金畫匪二名,斬馘甚多,奪獲格林砲數尊;退至海邊,法人爭上小船,被風折者四隻,均溺。是役也,法人傷亡約五、六百,官軍傷亡約二百人;惟基隆尚未收復』。(九月初一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報左宗棠率師援閩電

  恪靖七營,左相遵旨攜之赴閩。即日輪舟起行,由湖口向邵武進發。(九月初一日)

  ·閩督楊昌濬致樞垣據劉銘傳函稱滬尾戰敗法兵電

  接省三函:『二十八日法船犯滬尾,以千人登岸。孫開華接戰逾三時許,法敗退,陣斃執旗官法酋一名,擊斃、淹斃四、五百人,我軍亦傷亡百餘人;法船仍泊口外。臺屬兵力未厚,基隆未復;孫開華、曹志忠現已各募土勇兩營。省中乏營往援,前經咨商彭提督酌撥兩營來臺。續奉電旨,又飭吳鴻源設法馳援矣』。(九月初二日)

  ·諭穆圖善廈門兵力甚單著勸捐以為團練經費電

  上諭:『有人奏:「廈門兵力甚單,請飭該督、撫會同團練大臣擇公正紳士與該處提、道籌辦團防。吳鴻源所造龍船數隻,即交該鎮舊部陳漢管帶,巡緝洋面」等語。吳鴻源現令赴援臺灣,該鎮所辦廈門團練,接替必須得人。著穆圖善、楊昌濬、張兆棟遴選紳耆,會同地方官妥為辦理;並派弁認真巡緝洋面,毋稍松懈。至所稱寄居廈門之捐職洪廷深、林遠芳等家皆殷實,請飭勸捐鉅款以為團練經費一節,並著查照所奏,酌量籌辦。再,臺灣至福建內地既飭劉銘傳於鹿港設立海線以通消息,著穆圖善等妥商速辦。臺地產磺、不產硝,並著設法運濟』。(九月初二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法提督封閉臺灣各口電

  本日接滬報:法提督孤拔將臺灣各口封閉,不准船隻往來。(九月初五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劉銘傳電法添船封口我軍餉絀兵單電

  省三電:『初一法添船二隻,裝兵五百名;聞尚有續來者。安平二十七日亦入法船,臺南震動。基隆添法兵,孤拔聲言必得全臺而止。滬尾守兵露宿二十餘日,疫癘不止;章鎮兩營傷亡病故,只賸二百餘人。餉絀兵單,土匪蜂起,朝廷援臺須速;遲不及也』(九月初五日)

  ·全權大臣曾國荃致樞垣法封臺口無法派周盛波援臺電

  初三奉旨詢『周盛波已否募勇起程?應如何設法渡臺?並電聞』等因。查周盛波前奉赴津、赴臺之旨,均以母老未能遠出呈覆;經荃以「臺務萬緊,公誼私情皆不能辭」,再三敦勸。現已回原籍,遵募成軍。而臺口已封,各國商船重價亦不來;英輪一隻訂九月初一日到江陰,後亦中變。無法援臺,實深焦灼。(九月初五日)

  ·旨臺防關係大局著南北洋撥船援臺電

  旨:『據曾國荃轉遞劉銘傳電稱:「軍士苦守,望救甚急」等語。法攻滬尾等處、復有封海之說,兇狡已極。臺防關係東南大局,必須從速拯援。南、北洋兵輪尚多,即著李鴻章、曾國荃選派得力快碰、鐵脅等船各六、七艘,多帶兵勇、器械,會齊連檣並進;或由新竹、或另由他口登岸,務期兵械足數臺防之用。船多勢盛,如中途遇警,尚可相機策應;倘兵力相敵,仍當一意前進,勿稍退縮。此次專在運送兵械,與閩口助戰不同;該大臣不得狃於成見,坐視不救。劉銘傳一面督軍固守,並就地取材出奇制勝,建不世之功,受不次之賞;勿徒焦灼,轉損銳氣。泉州之蚶江對渡,即係鹿港;穆圖善等亦可由此路設法運濟』。(九月初六日)

  ·諭曾國荃程文炳一軍如離閩尚遠著即北來電

  上諭:『前諭曾國荃傳知程文炳無庸赴閩,即率營改駐崇明。現據該督電稱「崇明無須屯紮重兵」等語;程文炳一軍如已入閩境,即迅赴臺灣援剿,周盛波新募各營改赴天津北塘一帶助防。如程文炳所帶各營離閩尚遠、折回較易,即著統帶北來,歸李鴻章節制調遣;周盛波仍赴臺灣。該督即電知曾國荃遵照辦理』。(九月初六日)

  ·閩督楊昌濬致樞垣據臺道劉璈報中法戰爭情形電

  接臺道劉璈稟:『法船十一隻到基隆,十三登岸接仗,我軍小勝。法分五船往滬尾,十四省三援滬;留三百人守獅球嶺要隘,餘軍回臺北府城。基隆之仙洞、二重橋先後為法佔,獅球嶺亦被據;省三調曹志忠紮七堵,以圖進復』。(九月初七日)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臺灣危急請募番人守禦電

  臺事急,援兵緩不能濟,且渡臺難。惟有由二劉等借本地富戶之款,重價募生、熟番萬人以資守禦。請代奏。(九月初七日)

  ·李鴻章曾國荃致樞垣據劉銘傳報臺危求援電

  省三電:『初二法又到船六隻,在臺北者共有二十隻。二十八法擾臺南,澎湖存亡未知。富紳舉家逃走,土勇已募五千,無械;且不受約束,索餉鬧事。土匪四起,軍士眚疫日有死亡,能戰者不足三千人;敵勢甚大,日內必有惡戰。如十日內外無電,則臺北不保。傳同將士惟拚命死守,保一日是一日。現在洋藥已缺、食鹽不來,餉路亦阻;臺局不堪設想,可為痛哭』等語。接電,亦為痛哭。奉電旨:令南、北洋選派得力快碰、鐵脅等船多帶兵械,連檣並進,另由他口登岸等因。鴻等豈忍坐視不救,惟北洋僅有快船二隻,駐防旅順口。南洋亦僅有快船七只,鐵皮五分厚,斷不足當鐵艦之巨砲;且船小,無隙地可載兵械。商輪、洋輪,又無可賃。各口又被法船搜查甚嚴,省三齎奏信件,均被搜劫;豈有兵械能入他口之理。鴻等若不問可否、冒昧從事,再將此數快船渡臺被敵劫奪,損威無濟,徒為閩廠之續;後悔何及!仍求樞廷另設他法,解此危困。祈代奏。(九月初七日)

  ·津海道盛宣懷致總署送呈法廷議和條款電

  據林椿云:『德璀琳面呈四款,係法廷之意,非此不能止兵』。宣以四款允續商;四款內基隆、淡水暫由法保守,煤礦稅由法管理若干年。傅相告林椿,礙難請示。續商七款,如鈞署可允,再令林椿赴滬與巴德諾商辦。林尚以為難;若彼得臺灣、越南全勝之信,更無從下手。事機危迫,姑呈覽。第一、四月十七日兩國所議天津和約仍照辦理。但現在情形稍有不同,自應酌量續議,另增數款,附列於後。第二、兩國所有臺灣、越南之兵,即日電令停戰。第三、停戰之後,中國之兵暫紮諒山、保勝、高平,法國之兵暫紮基隆;俟將天津條約第五款所載之詳細條約會議定奪,即將兩國之兵各自退回。第四、兩國即派大臣會議天津和約內之詳細商約稅則。第五、中國允向法國借銀二千萬兩,分作四十年歸還;按公道利息計算。先以海關作保;候中國鐵路造成,法國看中國鐵路可以作保,即改用鐵路作保,以示兩國和好。第六、此二千萬之內,中國准以一千萬購買法國兵船、鎗砲等以及鐵路應用之鐵件、機器等,價目准歸公道:並准以一千萬,聽中國取現銀為鐵路等項之用。第七、兩國軍士平復後,中國須自辦鐵路等事,允向法國借用監工、匠役等人,悉照僱用別國人一律辦法。(九月初七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陳中法和議電

  頃奉初六函,詢林椿所議四條;查前數日據林椿密呈巴使轉述該外部電意,鴻以「基隆、淡水暫由法保守,煤礦稅由法管理若干年,可請諸友邦評議」兩節,礙難轉商。德璀琳謂伊接福祿諾密電:非如此,法必攻佔全臺。鴻覆稱:我不敢允。德遂自赴京請示;尊處可傳詢赫與德,自知其詳。頃盛道又與林椿酌議,擬改兩國停戰:華軍退諒山、保勝,法軍暫駐基、淡;俟津約議定再撤。法借銀二千餘萬,以一千萬購法船械及鐵路、一千萬現銀借作整備海防軍及造鐵路;限四十年分批還本息。林椿謂如廷議可行,須赴滬與巴面商;鴻已令盛道專呈樞廷核奪。但臺船調齊,臺日危急;日內必須定議,否則無救。(九月初七日)

  ·懿旨著各臣工公同閱看臺越軍務文件各抒所見

  懿旨:『現在辦理臺灣、越南軍務,亟須博訪周諮,妥籌善策。所有歷次諭旨、奏報、電信等件,著御前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日講起居注官於本月初十赴內閣公同閱看,各抒所見;或單銜、或聯銜,於十三日切實覆奏。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均著無庸與議』。(九月初八日)

  ·諭左宗棠到閩後查明能籌餉若干再行募勇電

  上諭:『左宗棠奏「添募勇營並寬籌行營經費,請飭部先撥的餉」一摺,覽奏已悉。法人注意臺灣,左宗棠擬添勇營,自係為軍務緊要起見。惟閩省原有兵勇本不為少,楊昌濬及該大臣帶往者又有十數營,兼令楊岳斌帶八營繼進,程文炳、周盛波兩軍中亦必有一軍赴閩;目前臺防緊急,兵械一切苦於無船裝運,並不患陸兵之少。該大臣應遵前旨在閩境駐紮,毋庸身臨前敵,自不必親統多營。所請添募勇營之處,俟到閩後與楊昌濬將兵數、餉數統籌全局,通盤計畫,究竟閩省能籌餉若干?尚短若干?再行奏明請旨。該大臣月餉銀十萬兩,著戶部籌款撥解』。(九月初九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據法領林椿言法議攻據臺灣電

  頃林椿出示巴密信:法議院定議攻據全臺。巴慮茹原議又變,姑令林今晚赴滬。(九月初十日)

  ·法水師提督孤拔致各國公使宣言將封臺灣海口函

  叩啟者:本提督統領水師,現今中、法兩國因砲還砲、以鎗還鎗,只以刻想全權文憑,准於九月初四日起封閉臺灣南藩北東海口外國名呼普安得普島地止,已派兵船禁止各國船隻來往出入;若有貿易之船,可緩三日,將船貨統卸空,趕緊開出海口。倘有船不聽命、違禁法國作事者,即照「萬國公法」例約早已載明諸有約各國。特此照會貴大臣可也。並頌日祉。(九月初十日)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越邊軍情雖屢勝而損多電

  關外軍情,敵分三路:船頭一路遊軍屢勝多傷,與敵相溷;郎甲一路方友升、周壽昌營勇因病致敗,退紮觀音橋;那陽一路教匪焚老街,未來犯。王德榜派兩營駐鎮南關;唐主事景崧八月二十日出關,由牧馬、宣街赴宣光會劉軍。潘以諒山急,留唐暫防牧馬。現囑調他營代防,促唐進。至云軍在宣光被挫一節,桂探、西報兩皆無之聞。岑派同知潘濟德三營同劉部黃守忠圖宣光;然唐初五電:尚無云軍東來的信,敗信不確。參考西報,桂軍皆血戰;火器不敵、教匪過多,故雖勝而多損。張前督本日申刻病故,署瓊州鎮吳全美亦於八月病故。港連日有小兵船四隻;昨一艘赴基隆,大約濟彼煤糧、阻我濟械。法封全臺,宜急謀探信之策。(九月初十日)

  ·旨寄曾國荃張之洞著設法接濟臺防軍火電

  旨:『電張之洞:有人奏:「華安」船尚可達濟臺防軍火;著曾國荃設法運送。粵東離閩較近,張之洞務須設法接濟軍械』。(九月初十日)

  ·旨寄沿海各省督撫著設法間道接濟臺防軍火電

  臺灣軍火缺乏,著李鴻章、曾國荃、楊昌濬、張之洞、倪文蔚設法接濟。法人雖有封海之說,全臺口岸甚多,必有可以運送之處;前據劉鉻傳電稱:可由新竹登岸者。該大臣等遴派精細員弁,妥為運解;或由外國商船受僱包運,給予重價:並著妥為籌辦,毋稍膜視。據楊昌濬電稱:「臺灣餉絀,已飭設法接濟」;具見力顧大局。即著迅籌解往。吳鴻源所募兩營,著該督飭令設法渡臺助剿,勿稍遲延。彭楚漢現擬雇漁船渡臺新竹港、鹿港,藉通文報;並著傳知該提督妥為辦理。聞馬江之戰,「揚武」輪船擊中法船,砲子並未炸開,經洋人剖視,有炭無藥;此必有人從中作奸。嗣後統兵大臣於所用軍火,務當遴派妥員接管,勿稍疏忽。(九月十一日)

  ·工部尚書翁同龢等奏遵議中法構釁宜乘勝議和摺

  工部尚書翁同龢等奏:為遵旨覆奏事。

  竊惟法、越構釁以來,籌餉、徵兵,無日不上廑聖慮;固非利其土地,誠欲拯彼民於水火之中也。迨至法人敗約,闌入中華,轟我基隆、燬我馬尾;於是特降明詔,決計興師。所謂聖人之兵,不得已而後用者也。數月之中,前敵各軍同仇敵愾,蘇元春一勝於諒山、劉銘傳再捷於臺北;雖未能大加懲創,亦足以稍示威棱。無如病瘴者困於天時、孤懸者限於地勢,故關外之師頓而不進,而臺灣且岌岌告警矣。臣等細閱前後電報,劉銘傳以百戰之餘,乃至有呼天之語。敵艦外逼,軍火漸窮;土匪內訌,人心搖動: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矣。夫臺灣之地,大於琉球、埒於呂宋,其物產則衣被海國、其形勢則控引八閩;國初戡定如此其難,各國垂涎如此其急。一旦為彼族所據,不特於門戶內添一盜藪,是直於臥榻之側樹一敵邦;貽禍無窮,隱憂方大。故為今之計,必以救臺為第一義。然救臺固未易言矣:閩、粵有兵,而不能飛渡;南、北洋有船,而不能分援;募本地之番,則以無火器而不能戰;僱他國之船,則以違公法而不肯行。如是而臺灣尚能終保乎?不能終保,則必議及棄臺。夫臺,何可棄也!即萬不得已而忍於一棄,將侵突各口;各口亦可棄乎?設窺伺津、沽,津、沽亦可棄乎?不特劉銘傳為一時名將,失之必隳軍心;抑且關係全臺數十萬之生靈、祖宗三百年之經畫。臣等安敢出此,亦何忍出此乎!

  用是輾轉思維,中國之於夷,遠隔重洋;其勢固不能犁庭掃穴也。始雖議戰,終必議和;與其戰不勝而和,莫若乘方勝而和。但和必有和之機,亦必有和之體。彼方銳進,忽又轉圖者,即有機可乘也;不索賠償、不佔地面,此於大體無失也。所恐急而治標,必致忙中有錯。查「萬國公法」有暫時停兵之條,於圍困城池、砲臺等處相約暫停不相攻擊;又引羅馬國與費國停兵長久再行交戰云云,是停兵與立約,較然兩事。目前形勢,似可摘其一款,先議停兵;然後將所陳各條詳細推敲,或准、或駁,並會合各國公使公同評論。彼見法國獨專其利,或亦群起不平之心,從而折服調和,庶幾近理。倘竟不能就範,何難再與之交兵。此則欲保全臺灣以維大局,不得不深長思慮者也。巨等伏見兵事、餉事並集於一時,而海防、邊防必期諸久歲;故願暫紓今日之急,移以為自強之圖。誠不敢徒尚虛談,致貽後悔。仰惟皇太后、皇上至仁至聖,洞燭幾先;不以議戰而絕和之機,不以議和而忘戰之備。博採群論,計出萬全;天下幸甚。

  光緒十年九月十三日。

  ·使英曾紀澤致總署詢中法和約電

  倘法不索兵費,津新約仍可照允否?乞速諭澤,以便酌覆法之密探者。(九月十四日)

  ·軍機處擬覆曾紀澤議和電

  援臺入越,已有勝算;廷議惟重此二者。臺雖似危,彼果佔據,盡有斃之之策。論理不當和,論勢不必和。況津約作廢,曾與美使明言;豈能計及轉圖。刻下彼既密探,自係悔禍。曾紀澤為彼所惡、即為彼所憚,若法人允曾紀澤辦理此事,先由彼照會曾紀澤議和;議論之際,約外不添一事。福酋之荒謬,彼果數其罪而斥之,不妨姑允議和;此外,則有戰而已。至我已進之兵,斷不能先撤;彼來犯之兵,亦不准更戰:方可開議。此事須於二十一日以前覆到。曾紀澤不必前赴巴黎,跡近俯就(九月十四日)

  ·旨著南北洋預備兵輪由楊岳斌統領援臺電

  旨:『左宗棠奏「籌議援臺」一摺,著照所議;南洋派兵輪五艘,北洋派兵輪四、五艘,在上海會齊。楊岳斌統帶八營由漢口搭輪船赴滬,即統帶各兵輪赴閩;先至廈門探明法船情形,繞至鹿港等處登岸,相機援剿。李鴻章、曾國荃即將兵輪派定,並電知左宗棠、楊岳斌遵照。程文炳、周盛波兩軍調度,著李鴻章遵照九月初六日諭旨辦理』。(九月十四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接南洋電兵輪援臺諸多困難電

  頃接南洋電:『奉旨迅撥輪船,荃亦何忍坐視。奈南洋可撥,祗有「開濟」、「南琛」、「南瑞」三船;然船小皮薄,不足當鐵甲之一砲。且接戰之船,不能裝勇;裝勇,則不能接戰。萬一中途猝遇敵船,既無退步,萬難脫身。石泉謂厚庵到閩,無船裝送,亦難免望洋一嘆。左帥繞赴香港起岸之說,言之甚易、行之實難』云云。然北洋亦祗有快船二艘。楊岳斌八月中旬尚未聞由乾州起行,赴滬更不知何日;勿論無大幫兵船可派,即有船而無軍、無帥,何濟於事哉!(九月十六日)

  ·旨覆曾紀澤中法議和方略電

  旨:『據曾紀澤電稱:「倘不索兵費,津約可照允否?乞速諭,以便酌覆法之密探者」等語。法人肇釁,現據基隆;惟有力籌攻取,期操勝算。如彼果悔禍、照會曾紀澤轉圜,即由該大臣電奏。惟中國亦有應向彼擬約之條,屆時諭知該大臣一並酌度辦理』。(九月十六日)

  ·旨著閩臺督撫等設法援剿舉辦民團電

  旨:『聞臺灣之可通大舟者,有南路之打鼓、東港。其蟯港、笨港,胥通小舟;笨港並有小舟可達鹿耳。我師由廈門而澎湖、而鹿耳,則臺南北均可策應。昨諭楊岳斌統領兵輪援閩,著楊昌濬將進兵之路與該前督妥商。惟楊岳斌到尚需時,著楊昌濬先撥兵勇、探明路逕,趕緊設法渡臺援剿。臺郡之人素習水性,並著酌量募用。有人奏:「應令道員林維源、知府陳霞林督辦臺北團練。該二員平日齟齬,請諭飭前嫌盡釋,齊心保衛。臺南、嘉義團務,令知府陳熙年募辦。鳳山等處,由林維源等保舉紳士辦理」等語。臺人勇敢,亟宜辦團以輔防軍,共圖逐法;著楊昌濬知照劉銘傳妥速籌辦。聞法船泊連江縣屬南竿塘二、三艘,損傷待修;著轉電楊岳斌於赴閩時,先將該處法船襲剿。孫開華力戰挫敵,著先行傳旨嘉獎,俟奏到加恩』。(九月十六日)

  ·直督李鴻章致總署法廷謂前寄和約四條可以照行請速覆電

  頃據德璀琳面呈福祿諾覆電云:『法廷謂前寄所擬四條,可以照行,不能改易。林椿續擬各條,萬不能准。如中朝准行津約,則允奧國居間公評。其暫時據管基隆煤礦、淡水稅關之議,必管至津約詳細定議確行而後已』等語。又稱:『若請美國居間,無礙國體,必能公斷免賠。法廷立等回信;若數日內不覆,勢必大舉圖臺』云云。鈞署如召令德稅司到京面商,鴻即促其星速前去。(九月十七日)

  ·旨著曾國荃派兵輪援臺並彭玉麐赴閩會商電(二件)

  旨:『李鴻章電稱:援閩兵輪,北洋祗有二船、南洋亦實祗三船等語。前據左宗棠奏,已與曾國荃商派南洋五艘赴援;何以又稱祗有三船?臺灣信息不通,情形萬緊;猶敢意存膜視,不遵諭旨,可恨已極!曾國荃,著交部嚴加議處;即著多派兵輪,與李鴻章派出之船在上海會齊駛往福建,交楊昌濬調遣,速解臺灣之危』。(九月十八日)

  同日,奉旨:『本日已嚴諭南、北洋撥船赴閩;尚恐船少無濟,廣東離閩較近,著彭玉麐、張之洞商派兵輪,挑選得力兵將,速往救援。目前總以救臺為最要;彭玉麐必能部署一切,親自乘輪赴閩與楊昌濬會商援救,必更得力。著迅速電聞,以慰廑係』。

  ·旨著總署對法議和各事勿傷國體

  旨:『總署據赫德云:「茹斐里對議院說,若仍照津約,即可了事。英國因法封禁臺灣海口,商船不便,已向法抗議;尚無回信。英大臣可與法商議中、法事件;中國若有一定了事辦法,願從中調處」等語。現在力籌戰守,決不因基隆未復,草率允和;倘英外部來議轉圜之事,該大臣當持論正大,不傷國體。如何措詞,即行電奏,勿先擅許。前電稱密探一節,著即速電聞』。(九月十九日)

  ·諭劉銘傳獎賞臺北滬尾戰勝諸員弁電

  上諭:『劉銘傳奏「法軍攻撲滬尾,官軍接仗獲勝情形」一摺,法船分泊臺北滬尾等處,八月二十日法兵猛撲上岸,提督孫開華督軍分路迎擊、提督章高元亦帶隊進剿,法兵挫而復進者數次;我軍短兵相接,孫開華率隊直前,陣斬執旗法將一名並奪其旗,斃敵約三百名。敵勢不支,紛紛潰敗;退至海邊爭渡,覆溺者無算。其尤為出力各員,即行優予獎勵。欽奉懿旨:「著發內帑銀一萬兩,賞給此次出力兵勇」。該撫務當激勵將士,同心禦侮,共奏膚功,渥膺懋賞』。(九月十九日)

  ·直督李鴻章致樞垣續匯款致臺電

  前託怡和英商運銀十萬赴臺,據云須請法官照護,乃能派船作為商貨;未知能辦到否?閩運十二萬交彭提督轉運,據報難到。聞廈門富紳葉文瀾與臺商熟悉,因在長蘆運庫湊五萬金交葉設法。頃電復:『先匯五萬元,派員帶匯票潛往,向臺地各商收繳;能到再續匯』。(九月十九日)

  ·兵部尚書彭玉麐致樞垣無法渡臺請代奏電

  旨命濟臺,已購前膛洋鎗千枝、洋藥數百桶,而無術可渡;援兵亦不能往。玉麟只身赴閩會商無益;若果能往,何惜一身。請代奏。(九月二十日)

  ·粵督張之洞致樞垣請派船截劫法國煤糧船電

  兩月內過港各船,惟一艘新到自西貢,餘皆前在閩、臺海面者。往來港、越運兵械、煤糧,兵增而船未增。西報法於初五據基隆煤礦,然各船在港實極力裝煤。法以二十船縱橫中國海面,實堪發指。南、北洋撥船援臺,事恐無濟;不如於閩海一帶結隊遊弋,截住運兵、運煤糧船,較易得手。近兩月來自港、自越,率皆一、兩艘來往無忌;如我以八、九艘遂之以阻敵運,使彼餉械不濟,亦難進攻。互相劫制,或可有益;請敕下左、楊酌辦。西撫潘為蘇提乞餉,請以便宜於奏留購置桂軍火京餉內撥二萬濟蘇:並上聞。(九月二十日)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八。